(四)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发展的依托
数量众多、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摇篮,大众熟知的中控集团前身就是浙大的校办企业,目前该集团已经成为国内自动化和信息化领域的业界巨头。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
中小企业以其贴近市场、规模较小、成本较低等特点,可以直接为大企业提供配套的产品服务,满足客户定制需求,成全了大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告诉发展,总量、规模、结构已开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发展,进入了资本与技术相融合的产业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但是,在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五)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机制灵活,对新兴市场反应敏锐,技术更新、产品调整便捷,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且创新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因而,在技术创新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在新兴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或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集经营者、管理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他们在计算机技术、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新材料方面有着迅猛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从上述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及意义,但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生存发展出现了新的挑战。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企业自身禀赋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重大障碍,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资本积累,管理机制的建设,人才培养。品牌培育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与大型企业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企业存在增加员工工作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等侵害员工利益的现象,员工的劳动条件差,劳动缺乏保障,这些都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原因。
(一)融资困难
近年来,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紧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种少、成本高。虽然国家近年来多次下调贷款利息但并给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减轻太多负担,融资困难仍是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难题。银行资金偏好大型企业,对于小企业本身不重视。直接融资方面,虽然市面不缺乏创投基金、风投基金,但这些渠道比较狭窄,准入门槛高,而且容易整个企业被他人控制的风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资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除了短期信贷以为,其他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很低。
(二)缺乏发展战略眼光
一提到战略眼光问题,很多人以为这是大企业大公司才应该注重的问题,其实,战略眼观对于中小企业更为重要。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者家族经营性质,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形式的,随意性太强,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计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族制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据美国一研究报道,只有3%的家族企业能在第四代交接班后还在经营,可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必须转换经验,建立健全的科学管理体制。
众多中小企业的诞生是基于市场空缺,在短时间内创办起来的。正是这种偶然性和突发性。很多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创办企业的规划。没有长远发展规划的结果造成了企业目光短浅。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变化和企业的应对措施,这就使得一个经营状况很不错的企业,转眼间就会变得一团糟,面对已经不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只能束手待毙。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竞争力
多年以来,企业和市场的扩张速度远远快于扩张周期,使得不少中小企业重视企业规模扩张有余,而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程度不足,还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不少中小企业却反系统的创新思想和明确的创新方向,由于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投入难以很快取得相应的回报,因此,中小企业更愿意把钱投入到周期短、回报率高的项目上,以期获得短期的显示的经济利益。
目前,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只有38%在企业公司,真正在中小企业从事自主创新的更少。不少中小企业在薪酬、培训、选拔等制度方面的缺失,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稳定性,容易造成科技人员的不足和流失,导致企业自主创新难以持久。
(四)企业管理能力与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技术落后,低下的经济管理水平和落后的技术装备水平是导致中小企业经营不佳的直接原因。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起点低、组织结构简单且变动快,经营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经营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从业经验,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普遍较低。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术水平低下也是制约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如何推动中小企业良性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如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经济力量,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应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首先应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牌经营战略
大型企业之所以能够走的更远,除了产品质量保证以外, 品牌维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针对自 身的发展状况,明确品牌的定位,提高产品质量。 品牌经营战 略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上不容小觑,且能提升企业形象及信誉度,为企业融资提供一定信誉保障。
1、树立品牌意识 中小企业应意识到品牌经营管理的 重要性,进而开展品牌定位工作。 首先可以从产品特点、消费 者需求、本土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行整体策划研究。 成功的品牌 定位,能够帮助企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企业应该深入了解 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对产品的进行研发与改造。 企业 需要拟定一个科学的计划来塑造品牌形象,让企业的产品走入 消费者视野中,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熟悉度。
2、加强品牌宣传工作 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起品牌意识以后,需要专业的宣传人员来维护企业的品牌。可以尝 试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双管齐下,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提升产品 的知名度。新媒体可针对年轻受众的需求,传统媒体考虑中老年受众的需求,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别制定宣传策略,能让 品牌宣传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同时,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消 费者不断变换的消费需求转变宣传策略,进一步巩固消费者对 品牌的好感度。
(二)完善资金链供给
1、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政策体系 在部分地方企业实现担保基金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是目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2、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主动协调组织社会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热情地为中小企业承包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信息网络、投资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对重点中小企业以合同形式,实施跟踪扶持解决其实际困难,使中小企业于众多大型企业一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三)联合经营战略
针对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困境,单打独斗很难 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可以考虑 与其他同等规模或同等类型的中小企业联合经营。首先,要建立联合经营的考察制度,有专人负责与其他企业的考察和对接,根据其他企业的生产状况、生产目标以及宣传策略等等,综合考量是否能够顺利合作。对一些满足联合经营的企业,管理者就需要与该企业充分沟通,一个或者几个企业的联合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利益划分、目标建设方面都应该事无巨细进行探讨,出现分歧时,要及时反应,努力寻找合作的平衡点。另外,不同企业联合发展,势必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顺畅的沟通,及时关注最新的合作动向,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发生。联合经营战略可以在短期内实现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益,从长远眼光来看,联合经营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共享人才资源,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及实施人才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职工的技术熟练水平,加速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技术创新,改变技术设备落后的现状,增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以期熟练的驾驭市场。
四、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确保中小企业良性发展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扶持中小企业要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帮助其形成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机制,使其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但在新一轮危机来临的当下,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以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改变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骥, 李麟.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竞争、治理机制与不完全优势[J]. 改革. 2001(5):46-52.
[2]肖冰. 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浅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29):258.
[3]王译萱, 王姝. 中小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 经营与管理. 2017(4):75-79.
[4]程小琴. 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路径与对策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9):170-172.
[5]周雄军.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J]. 经营管理者. 2017(1):241.
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机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