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提到不同的年龄阶层,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角色其消费心理都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消费者群体可能会被分为很多大大小小的类别。在此就按照年龄阶层的标准分别浅谈一下不同年龄阶层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一)少年阶层
虽然近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独生子女”转变为“鼓励二胎”,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大多还是出生于独生子女时代,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的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在消费时大多会收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好奇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模仿心理、虚荣心理就应运而生了,此外,中小学生在一些方面还不具有成熟的逻辑思考能力,因此他们在消费时往往会顺从直观心理,多注重包装,很少对品牌性能等其他品质做出判断,由此他们的消费行为经常会被他人主导,主导者大多数是家长。
(二)青壮年阶层
青壮年阶层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090后,他们现在或是在读大学生,或是初入职场的职场小白,或是已在职场混迹数年的精英,青壮年消费已经是社会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消费基本上涵盖了日常消费、学习消费、交际消费、恋爱消费或者家庭消费的种种类别,因此消费占比大,也是受到企业最为关注的一类消费者,呈现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的特点也非常明显。首先追求时尚、超前消费是这类消费群体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需求多样而强烈,是新商品和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其次,这类消费群体多有攀比心理,在消费时经常相互攀比,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最后即理性和非理性消费并存,在消费时的攀比心从众心理往往会与实用性性价比同时存在,因此其购买动机和行为有时也会体现出一定的成熟性。
(三)中老年阶层
中老年阶层分为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分界可以以50岁为标准。成年中期家长父母是主要消费力,这类消费群体富于理智很少冲动,而且精打细算,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消费支出也多是给父母或者子女,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成年晚期老年人是主要的消费群体,他们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很少盲目购买。
一、当代社会消费状况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消费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消费体现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另一方面它体现着社会综合消费理念的状况,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国民GDP......等等这些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通过研究消费问题,往往可以得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质的一些简要了解。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得到了大大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问题也就随之呈现。
首先,社会消费能力不强。现阶段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低,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我国社会消费能力中体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消费心理的不平衡,城乡居民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消费理念,对于城镇居民和高收入群体来说,他们注重消费,推崇消费信贷观念;而农村和中低收入阶层则注重储蓄,他们很少会大胆和超前消费,这种不合理的消费水平不利于优化社会消费结构,也不利于推动和促进消费能力的提高。
其次,消费理念不科学,这是我国现阶段消费领域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科学的消费理念可以指导国民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消费理念也决定者不同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现阶段我国社会整体消费理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都有待提高。譬如一些消费者盲目追求高消费,造成消费负担,再有在科教文化和社会公益方面的消费行为消极,国民消费质量和水平不高,消费结构单一,目前社会消费主要集中于物质需要方面,在其他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如何从理念上引导国民科学消费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最后,储蓄型社会并未改变。消费和储蓄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手段和途径,健康的国民经济应该包含合理的储蓄,也包含合理的消费,储蓄可以不断增加居民财富值,化解国家金融风险,而消费可以通过拉动内需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还可以推动国内商品市场的发展。我国目前仍以储蓄型消费为主,但是高储蓄率并未给社会带来高质量的消费,也不利于社会消费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会加剧社会消费模式单一的问题。
因此作为社会个体,我们应该积极改变陈旧的消费观念,实现对社会消费行为的理性看待和科学实践,对于一些新的消费内容和方式,应该辩证理性地看待,多接触些新的思想观念,积极使之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因素,以全新的观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心理及其所触发的消费行为,并探索其蕴含的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