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些企业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所有制特点和经营目标, 更加关注企业的赢利能力, 于是物质领域获取的价值受到了更多重视。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作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结果显示, 只有 17. 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结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等。也有部分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可是并不清楚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部分企业在某些关键问题的理解方面存在误会, 企业文化正在被娱乐化、口号化甚至宗教化, 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的认识误区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反对企业文化的建立, 或者是把企业文化当成灵丹妙药, 妄图用之处理一切问题。
1.缺乏企业文化理念宣传
目前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所宣讲的企业文化与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相去很远, 往往是嘴上说一套而实际工作中是另外一套。一般企业都是通过宣讲、培训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文化特点, 可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整个企业的运作。它应该体现在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中, 在确立了适宜的文化战略后就应该将其物质化和制度化。
2.缺乏人文环境建设
企业中的某项工作通常要有一个责任主体。这是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得以有效落实和管理的基础。企业文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当然是企业文化部和文化专员。可以从很多案例看出, 民营企业文化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特征。另外企业文化内容的层次不够丰富, 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统一的、具有整体性的文化易于帮助企业的控制和沟通, 可是一旦企业内只存在一种声音, 强势文化随即出现。
(二)对员工发展关注度不够
1.员工精神生活不够丰富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已经不是日新月异而是每天都会有新发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工作生活压的喘不过气的众多人中有堕落犯罪的,有楼上纵身一跃的这背后有多少辛酸和压力,想生活的更好,想让家人生活的更好只有不断的投身工作拼命赚钱,赚钱。面对这个社会他们很无助,自己是家人的希望要为自己的家贡献力量。他们是自愿的但又是无奈的,真正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工作带给他们的不愉快,缺少人文关怀和沟通。
2.对员工关注了解不够
作为人的组织,企业要关爱员工,要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还要体现在企业的制度里,并通过制度,为员工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
大家虽朝夕相处,在同一单位的同一科室工作,但由于各人素质不同、才华各异,即使同一个人,能力也会因事因时而异,有的人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可性情急躁;有的人足智多谋、温和可亲却优柔寡断……作为领导,必须针对各人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属虎的上山,属龙的下海。知人的另一面还包括乐作知音。关心爱护部下,满足下级的心理和感情需要,积极帮助下属解决实际困难,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增强文化渗透
单独设立文化管理部门,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齐头并进式发展。文化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载体,以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应在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必不可少。在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引导企业全部人员参与进来,一起分享企业改变的成果,一起见证企业成长的历程。在信息化环境建设完成之后,让企业的所有人员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对于企业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企业整体精神风貌有着重大影响。
(二)确保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
1.增强员工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全员参与是企业文化理念形成(尤其是初次)的基本要求。在操作上,应定期提出文化理念的正式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选择大家共同认可的文化理念。由于参与了文化理念的制订,员工遵从的意愿更强、可能性更大。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是体现于企业成文与不成文制度中的共同心理契约。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员工。
企业文化部因企业文化工作的重要而设立,目的是希望企业的文化工作能得到专业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文化部的职能是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对企业的日常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管理的管理性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员工而非企业文化部和文化专员。企业文化管理的主体才是企业文化部及其专职人员。
2.人性化企业管理制度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