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物流计划
对于企业的大物资物流管理要引进物流计划的概念,争取实现零仓储。优化物流计划主要是从优化需求、优化配送方式、优化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首先,需求计划对于供应系统的优化时至关重要的,生产部门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数量制定生产计划,然后再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物流的计划。对于生产来讲,就像是一个蓄水池,产量与出口要尽量的达成一致,这样就会产生。门对门。的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提供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零库存。同时,要努力提高供前、供中、供后的主动服务质量,增强物资供应与下游企业的联动,要健全大型设备、大宗物资和急用料的调度措施,优化物资配送流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网上仓储平台,使物资供应工作由计划供应延伸到适应突发性、集约型、信息化的供应,为矿区安全生产和基本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2、提高物流人员素质
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现阶段要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国外人才培养体系,尽快建立起大学正规教育、物流职业教育培训( 包括从业人员的在职与继续教育) 和相关资格认证体系的多形式的培养体系,并规范运作。可通过在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确立电子商务物流研究方向和留学制度的方式来培养现代物流专门人才,也可通过物流行业协会来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和传播物流知识,还可通过从业资格认证的方式来激励人们投身于物流行业,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完善物流法律法规
物流政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国外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认识到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并加入国家宏观的调控能力,在政策、税收等各方面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已着手对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物流产业进行规划和研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调整政策。为了迎接21 世纪,几年前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保持日本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国目前物流业划分不明确、物流行业管理职责不清晰,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进程。因此,完全有必要加强我国物流业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以便协调和规划我国物流产业21 世纪的发展前景,并在政策上予以全面支持。
4、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我们要注重国内中小城市、交通枢纽、大型口岸的物流集散设施等配套建设,要顾及到短期与长期的发展需求,注重企业软件管理与硬件设施结合。当前许多物流硬件设施属于公益性质的,因此加快公路、港口等运输网络设施建设,不但需要依靠物流企业投资,也需要政府与社会各个机构进行必要帮助。
五、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
1、现代化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拥有非电子商务物流的新特点:信息化,其中包括
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数据的数字化和代码化,物流管理的集成化;物流作业的自动化,物流的智能化;网络化;还有柔性化,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观念,包括弹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物料需要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等应用于生产领域等。这些都给现代物流赋予了新的内涵。
2、合作化
以青岛港为例,该港通过多方合作,建立了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平台。青岛港近年来开工建设青岛港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系统工程项目。该项目旨在为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建设发展提供示范作用。据统计,该项目构建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平台已经拥有6000多家用户;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还为国检、海关、铁路、海事、货主、船代、船公司等重要物流企业和口岸单位建立了信息交换共
享的方法,为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优化物流行业业务流程和拓展应用区域奠定了较好的应用基础。
3、功能多样化
在电子商务的作用下,目前物流发展已经进入集约化经营的阶段,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就不仅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提供仓储服务和运输服务,它还必须开展其他多项物流项目,例如包括配货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等项目。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个性化服务,例如附带贺卡、上门安装等。总之,就要尽可能地形成多功能的物流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