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中小企业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很多“不懂市场的人在做市场,不懂管理的人在做管理”,这也就造成了权责不明、职责不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基于以上所说的问题,中小型企业中的现状是有很多家族式人物占据了大部分中高层职位,对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以及财政掌握着主导地位,“一手遮天”甚至是“多手遮天”现象严重,使得管而不严好无权管理,在决策失误之后不能迅速而又有效地得到纠正,换言之,外人的意见和建议根本听不进去。那么,这样的管理又怎么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最终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运营秩序的管理。
(三)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不足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缺乏创新精神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还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不足10%,创新精神匿乏、研发投入小足和技术水平小高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的关键因素,都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小、缺乏良好的文化等原因,难以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而临职工素质较低,创新型人才缺乏的问题。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导致企业成长潜力弱,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对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一)中小企业要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战略
企业的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观念及发展方向。中小企业应当树立战略规划意识,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预测和把握本行业产品和技术的变化方向,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战略,并根据小断变化的形势对战略做出调整,形成竞争优势。同时,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进行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小”的特长,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产品,实施特色化经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牢固的根基。[ 李忠涛,徐冉.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分析与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年]
(二)构建优秀的团队,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在知识经济日趋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共同成功只能来源于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和更快的获取、整理、传播和创新知识。人是知识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那些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制定详细的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和指导性中长期计划,针对技能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高层决策者的不同层次分别进行培训,引导个人学习朝着企业战略方向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企业人才库,能及时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所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三)强化品牌意识,改造陈品和服务,增加客户满意度
优秀的品牌、顾客的信任,是企业极其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因为它们是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以易模仿和替代的。优秀的品牌向顾客强烈地暗示着产品的品质,容易得到顾客的信任。企业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说服顾客购买的活动,节省企业重复检查的费用,从而降低了营销成本;同时,优秀品牌还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价值溢价。中小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培育、增强、更新这种资源。中小型企业在对待品牌问题上,通常有两个误区:一是不顾自身实力,妄想创全国甚至世界名牌;[ 佘春明.发展品牌经济拉升企业国际竞争力[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年]二是认为中小型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创自己的品牌,可以利用“搭品牌便车”的做法,完全为人作嫁衣裳,得些蝇头小利即可。应该说这两种想法都是有害的。中小型企业既不要立足于创“大牌子”,也不应该搞“品牌虚无主义”,而应该确立“创区域、地方小品牌”的战略。
(四)要创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调整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创新,包括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这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只有创新成功了,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价值中的知识含量和高科技含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还可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正是如此,国际上的大企业都纷纷确立以创新开发为主导的经营战略,不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投入,由此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长足发展,中小企业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服务上花样翻新,产品上更新换代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地说,中小企业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运用到生产经营过程,重视技术创新。目前,虽然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还不够雄厚,但中小企业可以专攻一门技术或一种系列产品,不搞小而全,但求精与专,力争产品的精尖化、专业化。有^^文档表明,日本民营小企业的每百名员工的产品创新率,比较大企业的每百名员工产品创新率要高出9个百分点,在高新技术、化工、仪器仪表等行业,民营小企业的产品创新率则更高。正是凭借创新,日本有一大批小企业如松下、东芝、本田等发展成为了今天令人瞩目的大企业。
(五)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信息技术在企业全流程的扩散和渗透,使企业迅速捕捉宝贵的技术、市场和客户信息,快捷地制定新产品设计方案及实施计划,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由大规模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在短期内生产出大量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结论
以上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几条很重要也很基本的途径,在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都在实施或正准备实施,但每个企业自身的情形及所面临的环境都不尽相同,所采取的发展策略也不同,所以企业在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时候,关键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形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途径,然后再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下去,相信在企业内部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企业外部企业的形象和市场占有率也有很大的提升。只有中小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我国的经济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佘春明.发展品牌经济拉升企业国际竞争力[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年
[2] 李忠涛,徐冉.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分析与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年
[3] 戴悦晨.如何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18)
[4] 杨荣坚.辽宁出新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N].中国质量报.2011年
[5] 骆秀娟.浙江省中小企业竞争力与研发能力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