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好的声誉,吸引人才,而且能够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获得经济回报。企业以承担的社会责任来打造自己的强势文化,进而将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塑造强势品牌。如国外松下的自来水哲学、强生的减少病人痛苦的信念、杜邦公司安全炸药理论、迪斯尼公司给游客以欢乐的理念。现在国内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努力创造与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核心价值文化。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创新
企业社会责任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的关注。这就要求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要有最基本质量保证。而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国外发包商与境内加工企业的利益博奕贯穿始终。越来越多的境企业意识到,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只有重视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科技降低成本,才能在这场博弈中取得更多先机。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企业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由于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等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的不断呼吁和监督,迫于日益增大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中国企业纷纷制定对社会作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或通过保护环境,或通过发展慈善事业,或通过对突发灾难区的支助等等行为对外宣传自身良好形象。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一)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
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宗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只关注利润,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由于企业中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资本规模小,管理和技术水平低,成长和发展也比较艰难,同时在自身生存的压力下,其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大企业的事,很少主动去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上也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境地。此外,不少企业还把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的负担,承担社会责任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甚至有些企业把短期捐赠和公益事业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完全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关,看不到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诸多收益,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十分片面,对承担社会责任也就缺乏内在的自觉性。
(二)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积极的企业文化
文化不仅能促成人的思想观念、支配人的行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文化从本质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方向。我国的企业不仅在行业、规模上存在着差异,在文化上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些企业吸纳并培育起了先进文化,有些则相反。目前,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通过延长员工工作时间,降低员工待遇等方式来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最终将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失去信任,企业的经营效率就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增强,最终将使整个企业丧失凝聚力,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推动力欠缺、机制不足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动力缺失
政府担当着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应该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行为并使之履行社会责任。目前,《财富》《福布斯》等杂志将“社会责任”引入为评价企业的指标之一,而我国还没有制定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没有强制性的约束。于是政府监督大多流于形式,或者是往往从地方税收的角度考虑,对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不够重视,大多等到成为新闻焦点后才采取措施,但是此时危害已经产生,难以起到预防作用。
(四)企业社会责任配套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这些社会责任条款本身无法在具体案例中作为判断合法或不法的依据,换言之,它是一条“软法”,而不是可以强制实施的“硬法”。如果我国能够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与司法的力度。比如在劳动和环保方面,明确市场准入的具体条件,同时对违法用工、损害职工权益、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依法纠正、处罚或令其退出市场,那么至少在危害劳动者权益,环境治理方面企业将会更加尽自己的责任。
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给予应有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不断推广“社会责任”的概念,希望企业经营者所做的决策除了考虑遵守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运作因素之外,还应在道德方面承担社会义务。因为企业只有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同时,还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新认识社会责任,统筹好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政府要做好角色定位,积极加强政策引导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