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参与。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应用型较强的领域,其主流理论基本上发端于西方尤其是美国,而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背景还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使得问题的选择与研究结果的解释方面不完全类同于西方。不存在所谓的普适通用理论,因此在战略实践中必须注意理论的使用问题。展望国内战略管理研究未来的趋势,应是在借鉴国际上规范的研究方法基础上,突出战略管理的环境依赖与问题导向性。企业战略管理可以优化组合企业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的执行力,营造企业文化。再完美的战略,若没有好的执行力,对企业而言也只是空谈。一个企业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人力资源水平。保持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一致性是优化战略的核心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指明基本方向和前进道路,是各项活动的精髓;战略管理注重对企业未来总体方向的规划,而不是纠缠于眼前的细枝末节;战略管理追求的不仅仅是眼前财富的积累,而是企业长久的竞争力;战略管理是站在统领企业的高度上,用发展的眼光,整合企业各个部门的资源,形成一个动态的高效运作的整体,不断与为界进行信息和物质的交换。
创新是每个企业的灵魂,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提供持久的动力。创新管理是全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三、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 战略管理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向导,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运转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国家计划了,而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的企业管理也应该仅仅围绕其核心进行改革,来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 要依靠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适应经济的增长方式,企业要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一个企业肯定会有自己的产品,而产品质量的好坏是决定这个企业能否长期存在的重要指标。精细化的管理会使企业的各部门相互协调,各尽其职,使得质量最高成本最低,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真正目的。
(三) 要做好长足的打算,放眼未来。企业战略管理不仅把眼前的工作做到井然有序,而且要立足当下的同时,要合理的规划未来的发展计划,只有企业做强做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都必须具有长远观点,切记急功近利。不断改造内涵,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后劲。
战略优势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在关系全局经营成败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地位。优势实力主要指企业在吸引顾客,争夺市场方面具有超过竞争对手的实力,这反应在人力、技术、资金、经营能力等方面。优势地位只要指企业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处于新兴产业,拥有特许经营权,享有优惠待遇,具有良好形象等等优势系统的构成要素就是各种战略优势,如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质量优势,价格优势,营销优势等。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在对计划本身的理解当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的想过,计划本身属于管理的一部分。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的匹配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计划管理也被认为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一、 高层强有力的支持;二、目标要能够检验;三、目标是经过高层管理者确认的。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要实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一是打破职能管理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打破职能习惯。中国企业中的职能部门很大程度上秉承古代官制沿袭下的“自利取向”而非“服务取向”。 在“自利取向”情况下,各职能部门特权膨胀,大家都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因此,必须打破职能区隔习惯。
培养系统思维习惯。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即:以顾客、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时间作为基本坐标决定了我们需要系统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依据自己所在的部门或所处的位置。
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流程管理的保障。管理层要重视转变员工观念,通过让员工理解的概念激励每个员工参与流程再造,重视员工的建议等完成管理方式改变。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流程管理只能是流于形式,这也是很多企业引入流程再造不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的本质特征。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通常历经企业家个性魅力(企业家文化)—团队个性魅力(团队文化)—企业个性魅力(企业文化),到最终形成社会个性魅力(竞争性文化)。所以企业文化管理要经历生存目标导向、规则导向、绩效导向、创新导向、愿景导向的逐步过渡,才可以保证企业能够逐步成长。
随着市场竞争及国际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企业正在推动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向愿景导向的竞争性文化转型,这其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企业战略管理 (2)(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