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开始,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极少数能够塑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成熟的企业文化,如方太公司的“家”文化,华为公司的“狼”文化等。更多的民营企业由于经济、认知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企业文化仍处于低级不成熟的阶段,还处于被动、自发建设的状态,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误区。
3.2.1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
很多企业家并不明白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实实在在地将企业文化建设置于企业经营的战略高度,仅仅是为了装扮门面,或为了赶时髦,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提出几个口号,张贴几条标语,定个条例,写一曲厂歌,定一个标志,统一公司服装,再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将在市场条件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争文化作为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而仅仅作为一种面纱来对待。这就是相当多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上热火,收效却甚微的主要原因。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于狭义,认为只是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把企业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好了,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有的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完全等同;有的则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与企业管理脱轨。凡此种种,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狭隘理解,偏离了企业文化的本质。
3.2.2忽视企业文化个性化特征的培养
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独特性。当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更突出的是它的独到之处,是它所代表的企业独有的特征。我国大多数企业文化似曾相识,具有鲜明个性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明确,盲目照搬照抄;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未建立在对企业现有状况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例如当前很多的国有企业都呈现出一种“宣传部”式企业文化,这种企业因为管理层变动比较频繁,以这种方式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热点很多,重点没有。另外还有企业文化内容政治化,突出表现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混为一谈,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全盘替代企业文化建设。
3.2.3企业文化建设重领导、轻个人,不能被广大员工认同
企业文化应该是被整个企业,上到企业家,下到普通员工乃至企业临时聘用人员所接受的文化。但在当时很多企业里,企业文化都是“老板式”的企业文化。这里的“老板”即指企业中的“灵魂人物”,他们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作用突出,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症状,诸如老板的个性即企业的个性,老板的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有的企业文化构建适应的对象是老板的意志而非市场的意志。这样就扭曲了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使企业文化建设既缺乏稳定性也缺乏系统性。
第4章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4.1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所以遇到诸多的问题,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支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如何运用文化为自己创造优势的竞争力是其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4.1.1确立正确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要求企业经营理念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营企业要从唯利是图中解脱出来,努力贡献社会,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另外要做到诚实守信,竭诚为消费者服务。换言之,我们树立的是一种主流的企业文化。从十五大到十七大,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从"体制外"走到了"体制内",理论的枷锁基本上全部被打碎,市场准入的藩篱基本上被拆除,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企业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少、越来越模糊。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光辉旗帜的照耀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民营企业文化一定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一定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定是为富民强国、振兴中华服务的。
4.1.2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
制定科学的战略要量力而行,科学的战略设计应该是具有层次性的。从战略范围看,有长期、中期和短期战略;从企业发展时期看,包括企业初创、发展和腾飞三个时期的战略;要克服企业家的投机心态,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对今后资源的供应及其价格要仔细地计算和估量,对预期市场及其容量要进行科学测算,对竞争对手要进行严格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等。
4.1.3重视企业家素质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前途,企业文化塑造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文化倡导的是民主决策和学习精神。前者保证决策的正确,后者则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4.1.4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