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一、国有资产流失概念和主要形式
1、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
国家作为出资者,在国有企业中依法享有的资产份额以及在其中应取得的权益总和构成了国有企业资产。换句话说,企业国有资产是在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销售等商业活动过程中,依法经营并使用企业资源,但产权归国家所有的经营方式。为此,国有资产流失指的是国有资产经营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诸多原因,使得国有资产造成非正常损失,造成了在该企业中国家享有的权益和持有的经济资源的减少。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因素,并且其在行为上构成对资产流失的决定因素。
2、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两种形式:合法的国有资产流失和非法的国有资产流失。
(1)国有资产合法流失
主要指企业的经营人员、管理者和承包者利用制度空白和法律漏洞,采取合法方式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体现:①在国有资产承包经营中,国有资产过度消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②在企业经营中也存在过度闲置而产生资产自然消耗。③在产权交易和合资过程中,低估资产价值。④破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⑤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⑥政府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比如有的地方摊派、企业间的相互支援等。
(2)国有资产非法流失
国有资产非法流失是对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其危害性、严重性不言而喻。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①国有产权违法违规转让。②合资经营过程中肆意评估国有资产价值。③管理者和部分官员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④偷税漏税和虚假会计信息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多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有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有资产总量自建国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2.4%。80年代初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4.5%;进入90年代,国有资产呈快速递增态势,年递增率达到17.9%。截止1996年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额已达到65894.6万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49938.9亿元,占75.8%;1998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82211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62405亿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19806亿元,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为52.9%。截止2001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净值为10.9万亿元,经营性资产占2/3,非经营性资产占1/3。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由2002年的7.1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10.6万亿元。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亦呈快速递增态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推测,在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的数额达5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亿多元;进入90年代以来,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据报载,我国国有企业的呆死帐及银行不良资产损失至少在12000亿以上,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高达1000亿,每年偷税漏税损失1100亿以上,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每年至少在1000亿以上……有研究^^文档反映,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损失十分严重,国有大、中、小型企业权益损失占净资产的比重分别高达15.2%,59.4%和52.8%。
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可以看出,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全方位、多渠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流失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发生变革时期往往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高发期。二是少数企业的领导干部同不法私营企业主或个体老板相互勾结利用,乱投资、乱担保和乱借款,共同侵吞转移国有资产。三是腐败分子正在从对生活^^文档的占用发展到对生产^^文档的占有,从对财物的积累发展到对资本的积累。部分腐败分子利用国企改组改制、产权交易之机转移侵吞国有资产就是典型。四是作案主体、作案手段、作案形式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智能化、国际化,案件查处的难度大为增加。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