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性、公开性和共享性,一旦错误导向和有害信息进入社会传播,就会对社会、对某些受众产生不良影响或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当媒体在行使言语权的时候,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以及道德底线内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及要承担社会责任。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合格的媒体,应该准确公开,导向正确,遵纪守法以及诚信服务,要防止媚俗。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媒体的正确导向不应该侧重于娱乐方面,多报道与社会新闻有关的实事舆论,重视百姓疾苦,解百姓之难。以服务社会为最高原则,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太平。除此之外,在多处新闻舆论督促节目当中,如果过分的去以揭露揭黑为主,会误导观众,给观众带来错误的导向,让群众觉得社会是一片“漆黑”的现象,不利于人心稳定,社会安定。新闻舆论还存在着行使权力的干预问题,当国家官员受贿贪污做一些勾结之事,一些官员会害怕媒体的舆论监督,害怕曝光自己的黑暗面从而丢掉头顶上这顶乌纱帽。媒体一再被人称为是党和国家政府的“喉舌”,可见如今的媒体是如此的重要,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媒体对广告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广电媒体的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于广告。也许仅仅凭这一点,我们还不能领会“饥肠辘辘”的含义,可是举个例子也就便知道其深入意思。媒体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和一般的商业企业来说是一样的,彼此之间存在着互利共存的利益关系,但是媒体如果想要长期发展下去,单凭只靠广告收入是不可能的。因此,以至于媒体与商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强烈,想要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懂得广大群众的需求,于是“饥肠辘辘”这一词可谓用的是恰到好处。 微博作为一个大型的网络传播平台,其传播影响力也可谓是极其惊人。换句话说,如果微博成为披露隐私、窥视与被窥视、谩骂、色情,虚假信息等媚俗现象的传播集结地,或是成为某些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将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受众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淡化。这就使媒体在一定形式上,成为了推动媚俗文化的的传播者。因此媚俗文化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收者或者是传播对象,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受道德的约束,人们追求快乐、刺激的欲望被深深的压抑,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这样会使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强烈的窥视欲,而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身份的隐蔽性使这种窥视欲得以解放,进而接受媚俗文化的欲望,渴求媒体传播提供此类信息。一部分人因自身媒介素养不高,对微博报道的新闻不能够理性的认识,只看到其自由性,仅仅把微博当成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发泄工具,比如说网上流传的“键盘侠”,只顾其自己的发泄快感一味对他人进行言语上的辱骂和侮辱,而忽视了其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对于一些受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足,面对媚俗文化的时候,不能用理性的眼光来进行审视和批判,反而盲目跟风,继续传播,导致媚俗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开来。社会文化上一个广泛的系统,网络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社会文化整体趋于媚俗时,媚俗文化的滋生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因此,要想避免微博媚俗文化,必须建立起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的协调机制,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
对媒体市场运作中的媚俗行为的分析(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对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报告 | 下一篇:对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三一集团人力..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媒体 市场 运作 媚俗 行为 分析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