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住房保障制度的欠缺。本来城镇居民的住房不可能完全靠市场来解决,一部分收入处于中等以下的居民应该通过政府的帮助解决适当的住房。1998年国务院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以来,国家提出了住房保障的各项政策并要求各地落实。可是,各地普遍注意了住房市场的发展,却忽视了住房保障件大事,以至于不少中低收入居民无奈地加入了住市场,增加了住房市场的压力
四是政府对于住房机抑制不力。多年来,不少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中小城市视房地产价格上升为小事,反而认为财政以从中得到实惠,有意无意地纵容房地产价格的升。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将住房的短期炒作视为市和经济的繁荣而欢迎或默认,对于投机行为的抑制弱无能甚至放任自流,从而放大了需求,推动了住价格的快速上升。
2)住房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小城市居民住房消费习惯住大房,据调查,从2004年以来,鲁南地区某市开发建设的商品住房,11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住房超过70%,8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住房不到10%,可以看出,大面积住房的比率过高。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浪费土地资源,扭曲住房需求,抬高商品住房平均价格,不利于解决普通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
3)投资渠道极其匮乏
从2003年至2013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都在7%以上,而且2003年至2008年这段时间中国的GDP增速都在10%以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05年到2014年中国的GDP总量上涨了2.42倍,并且在2014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均GDP在这段时间内上涨了2.27倍。这一涨幅与房价同期的涨幅也相差不远。
面对如此快速的财富增长,中国的投资渠道却很匮乏。2003年上证综指在1550点上下徘徊,到2013年上证综指在2160点上下徘徊,这段时间内上证综指的涨幅在40%左右。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率,40%左右的投资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那就太低了。
另外,中国的基金市场、保险市场都不发达。投资房地产成了不错的选择。虽然中国在2005年、2007年以及2012年面对高房价对房地产做了调控,但是随着调控政策的落空,房价又出现了一次次的报复性反弹。因此可以说,中国房地产在过去10年里不但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选择,也是最安全的投资选择。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啥过去许多投资资金都去了房地产行业。
4)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7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7.9%,1995年增加到29%,到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上升至54.77%。城市人口增速如此之快,对于住房的需求也必然会急剧增长,急剧增加的住房需求必然会推高房价。
经合组织(OECD)此前发布报告称,2012 年,中国有近60%的城市外来人口是16到40岁的青年人,和印度或者巴西离开故土的青年人相比,这些中国青年受过更好的教育。
该报告还称,中国目前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实际数量是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的两倍多。中国人口目前1000万的大城市有15座,而中国官方的说法是,中国居民数量超过1000万的城市只有6座,因为中国并未把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郊居民计算在内。
可以说是不断涌入城市的大量年轻人在一直推动着中国房价上涨。
5)政府财政收入依赖卖地
其实另外一个原因我们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政府收入,因为政府的财政收入一部分就是来自出售土地使用权。经合组织此前的报告还显示,为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中国各省市政府目前对土地出让金和借贷资金已经形成了过度的依赖。
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建议(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