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unnisa Usul-Burak Turan伽urunnisa Usul-Burak Turan, 2006)通过1991年洪水实测^^文档确定MIKE 11模型系统的水力参数,综合运用MIKE 11的水文学和水力学模块预测河流不同重现期的最高洪水位,并运用MIKE 11模型系统的水力学和GIS模块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洪水淹没图。当流域发生洪水时或洪水发生后,GIS能够提供一个可能发生洪水事件逼真的淹没情景,还能够根据某地某种强度洪水演进路线得到历史洪水事件的淹没边界图。D. ALKEMA 1 and H.MIDDELKOOP(D. ALKEMA 1 and H. MIDDELKOOP, 2005)通过运用2维洪水演进模型Delft-FLS模拟河流滩地的洪水演进,对基于7种不同的溃坝情景以及沿Waal和Meuse河流不同河段大堤的溃口和漫堤的28种可能的洪水淹没情景进行系统地模拟,对每一种洪水淹没情境分别进行洪水灾情损失评估和风险评估。根据荷兰的莱茵河三角洲和Meuse河流滩地洪水演进的水动力学特征和滩地区划方案确定洪灾损失结果,并依据洪水淹没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每一种洪水淹没情景的风险评估。
由于城市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国家都先后开展了城市灾害对策研究。60年代中期,日本开发了包括城市化模型、城市水文学与水力学模型、水灾损失模型等水灾分析模型,使水灾研究成为科学决策的有力工具。70年代,日本开始实行“城市综合治水对策”,开始从水灾害预防、水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综合治水,取得了明显效果(程晓陶,冯智瑶,1994)。英国在城市水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974年提出了沃林福特程序的系列设计方法,并在1976年编制了蓄洪调节池设计手册(MJ霍尔.,1989).美国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也是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50-70年代,开始建造雨水贮留设施以应付因城市化而增大的暴雨径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铁灵芝等,1995)。在理论研究上,美国在自然灾害管理模式、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对减灾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
Muhammad Zulkarnain Bin Abdul Rahman(Muhammad Zulkarnain Bin AbdulRahman, 2006)在菲律宾的Naga市建立了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并根据Naga市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洪水危险性模拟实证研究。通过整合多源高程数据得到所需的高程数据,运用四种插值方法生成 DTM,通过检验认为克里格插值方法生成的DTM用于水动力学洪水演进模型最为理想。DSM用来模拟Naga市的未来发展,Delft的1维和2维SOBEK洪水模型用来模拟不同重现期的洪水事件。并根据历史超强台风Nanmadol期间洪水淹没深度和淹没范围的数据验证洪水模型。城市发展对洪水的影响评价是通过对基于社区的洪水风险意识分析和根据洪水淹没深度和流速等洪水特征变化的调查获得的。Zerger(ZergerA, 2002)提出一种用GIS和DEM绘制城市社区相对风险的洪水风险建模方法,强调GIS和空间模型可以用来检验决策模型的有效性。虽然数学模型方法能够很好的生成设计洪水工程所需的信息,但是不能够灵活的回答规划者的不同假设问题,而(.Is能够较好的处理这些fill题(Coroza O. et al, 1997) 。
Coppock (Coppock JT, 1995)提出由于多维的自然灾害现象包含有空间内容,所以在进行洪水分析时GIs有重要的作用。自然灾害制图的插值方法,灾害模型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结合(de Silva F et al, 1993)以及自然灾害应急预案(Zografos KG et al, 1994)等方面(;IS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数据整合和分析处理技术提出一些特别的问题(Rejeski D, 1993),包括选择使用模型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模型结果的不确定性程度、输入数据误差所产生的作用和它是怎么影响风险评价结果的。这些因素有助于对整个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不确定性的全面理解。因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目的是减小不确定性,所以也应该对GIS和空ill分析过程进行研究(Rejeski D, 1993; Zerger A, 1998; Emmi,P.C.和Horton, C.A., 1995).
在欧洲,有些学者利用古洪水进行洪水危险性评价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Murillo, MI.和Hunter, G.J, 1996; Benito G et al, 1998; Benito G et al, 2003)。Gerardo Benito等(Gerardo Benito et al, 2004)在欧洲委员会基金项目SPHERE的资助下,发展了一套联合利用古洪水和历史文献洪水数据进行洪灾风险危险性估计的方法。
3.1.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16/3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