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施工组织设计欠优化。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既方便施工,又能提高进度,而对造价又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有时施工方便和造价却是矛盾的,如基础土方采用大开挖当然施工简单易行,这针对基础比较密的工程造价肯定是节省的,但如果基础间距比较大,如果采用大开挖恐怕要比单个基础开挖增加很多土方量,对造价控制不利。承包商编翩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从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所以如果监理工程师和甲方现场工程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审核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就容易造成造价失控。
3.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混乱。现场签证管理混乱。有些现场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差,对合同、预算和有关规定不熟悉,不应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有的现场工程量问题不经核实随意签证、确认。或者工程量该签立方的签成平方,又不标明厚度,等造价师发现时工程已隐蔽,给最后结算留下隐患,有的承包商为获取高利润,设法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有意扭曲合同的界限含义,以少报多,高估冒算,如遇上业务差或不负责的监理或甲方人员,就容易蒙混过关,造成造价失控。
4.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想当然地会认为加快项目进度,早一点进行销售或投入生产,资金就能早日回笼,不想这样做却是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承包商的人工、机械及一些周转材料都会增加,从而加大工程造价。
总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作为建设领域中的从业人员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及时抓重点,抓关键环节;其次,作为工程管理人员要时时具有控制投资的经济头脑,认真分析、对待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还要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发包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款结算。客观、公正、科学地做好工程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建设单位进行投资使用分析、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成本分析、银行拨付工程款和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可以促进工程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使施工企业端正经营思想,从而达到加强工程预算管理的目的。工程竣工后,上级主管部门要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分内业和外业检查,包括财务费用使用检查,依据是《工程验收标准》和合同条款,工程项目部要做到合理地控制竣工后的成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最低的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竣工结算阶段存在主要问题是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来提高工程造价,调查^^文档显示对施工单位的结算审查核减率一般在15%到25%[10]。
要搞好竣工结算审查工作,控制工程造价,不仅需要审核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审核经验,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思想觉悟,同时,也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及施工单位等三方面人员的积极配合,出具的^^文档要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减少双方纠纷,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合理的工程造价,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自的经济利益,使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地运行。
2我国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评述
2.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特点
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就是说,我们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成本,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成本。还要指出,要有效地控制成本,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但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成本最为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技术与经济相分离,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为此,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效益为目的、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土木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措施中去。
2.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投资主体,一种是管理主体。
世界发达国家主要是以私有制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除政府投资或参与的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外,大部分工程项目是以私人投资为主。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型工程项目绝大部分是以国家投资或国家参与投资为主。
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工程造价管理中,政府通过定期公布各种工程造价指南和发布各地人工费标准等,间接影响工程造价,但不具有强制性。在发达国家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是与成本管理相关联的咨询机构或组织。他们受雇于项目业主,行使投资控制、估(概)算编制、招标代理、造价^^文档积累分析等造价管理的各种职责。这些造价管理咨询机构由行业协会管理,行业协会完全是民间行为,没有政府职能,咨询机构是否愿意加入协会也是自愿的,不会影响其执业。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各级政府有着完备的造价管理机构,国家有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各级政府都有建设委员会的造价管理机构,还有各行业规划设计院中设立的造价管理机构,如水利、交通运输、石油等行业都有专门的造价管理机构[1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安装市场日趋完善,各种先进的计价模式逐渐引入,都使政府在工程造价领域的作用不断弱化。应该认识到,以政府为主体的造价管理模式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其对应的职能会由政府强制性向指导性转变。
3全周期成本管理的概念
建设项目全周期成本是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维护一直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花费用的总和。它不仅包含建设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和社会成本。这里面建设成本指的就是工程建设阶段的总造价;使用成本指的是项目交付使用以后,在使用寿命期内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维护成本、能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拆除成本等;社会成本指的是在项目的全寿命期内对社会、环境和人类所产生的影响程度[12]。建设项目全周期成本管理就是要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的角度去考虑成本问题,其核心就是要实现全寿命期总成本的最小化,同时又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与传统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相比,传统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只考虑建设成本,而忽视使用成本和社会成本,人为的将建设和使用割裂开,未能从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因此是片面的[13]。由图1不难看出,全周期成本管理是一种更有效和更全面的管理方法。
我国建筑工程中的研究成本管理(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