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系属不动产行列,本质上属于商品的一种,既然是商品,那么其价格必然会受到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从经济构成角度出发,可能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投资情况、居民整体收入情况等,这些因素单独或者联合作用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引起房地产价格的波动。
(一)经济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1. 投资的影响
经济发展预示着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活跃程度加大,对商品的流动会产生一定影响。经济发展环境越好,投资者手中的闲置资金会越多,对于投资的需求就会加大,而房地产便是投资的主要选择对象之一。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行业投资的增加会间接导致商品房的供给增加,而市场供给量的提升会引发商品价格的下降。当商品的供给量超出消费者的需求量时,市场会出现饱和状态,投资者的选择变多,此时商家为了增加竞争力反而会降低商品价格,房地产也是如此。相反,如果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量降低,那么会导致商品房的供给量同时下降,甚至可能会造成供给不足的现象,但是普通民众的住房需求却并未减少,存在着对于房地产的刚需,这时哄抬物价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房地产价格可能出现不正常的上涨。
2. 居民收入的影响
居民的收入情况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房地产的需求量也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于房地产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这种需求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同。对于原本已有购买力的居民来说,可能会考虑提升自己的居住标准,住宅会向面积更大、结构更合理、配套服务更完善的方向进行转换,这也对房地产行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另外原本没有购买能力的居民来说,通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稳定的住房环境会成为他们的主要需求,这时会促进房地产的购买量,一定程度上会推动房地产价格的提高。
除了居民的日常居住需求外,随着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会选择房地产作为投资项目,以期待之后的投资收益。但这种投资性质的房地产投入对于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会因投资者的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投资者处于中低收入水平,随着其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除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外,将多余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的投资中,会促进房地产成交量的上升,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但如果投资者处于高收入水平,其闲置资金数量较多,可选择的投资方式也更加丰富和灵活,对于他们来说,房地产投资并不一定是首选。只有当这些高收入人群将闲置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时,才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有推动作用。
(二)政治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对房地产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政治因素,主要包括一些影响可能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制度、政策、措施等。我国在宏观层面上制定的各项土地、住房、税收和价格制度都对房地产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下文对这些制度的影响进行一一介绍。
1.土地制度的影响
土地制度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根本性因素。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不能随便进行处置,因此国家对于土地一直采取较为严格的管理。严格管理不仅体现在对土地出让程序上进行系统规范,对于土地的整个出让过程也要进行严密监督。这种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稀缺的土地资源。然而,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环节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而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扩张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出的举措所起到的效果也不理想,并未能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2.住房制度的影响
住房制度对于房地产价格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传统住房制度下,国家推行房地产低租金、福利制,房地产价格的制定权在国家手中,与普通民众的实际需求间并未有效关联,造成房地产价格的低迷。现在在部分地区和企业中,仍然沿用传统的住房分配制度,这种住房分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进行遏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传统的住房分配制度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会形成一定的影响,房地产价格中会参杂一定的政治因素,不能实现完全的市场调节。
3.税收制度的影响
浅析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