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招投标管理完善和加强招投标制度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招投标可以选择优质的施工队伍来进行施工,不仅能够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建设单位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招投标实现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2.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必须要明确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的责任,并且将责任加以落实,完善奖惩机制,从而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项目部必须要严惩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考核奖励的方法,定期的对成本控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措施加以解决,实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和管理。
3.明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1)合同控制。合同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对项目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进行施工的额时候往往都是需要与施工图纸和合同内容来进行的。项目部应该根据合同上面的要求制定工程项目,质量以及进度等指标,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且对合同中的项目以及变更的分项工程进行严格审核。(2)材料控制。施工材料费用占据整个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是非常大的一个比例,做好材料成本控制才能够做好整个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工作。材料控制主要就是指采购、运输以及保管等方面的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损耗问题。进而达到节约采购费用的目的,合理的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必须要做好材料领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浪费现象的存在。
4.加强结算管理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审核控制,尤其是在工程竣工决算的时候,必须要坚持用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没有按照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必须要核减费用,根据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其主要就是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减费用,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审核控制和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数量与日俱增施工项目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其灵活性,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成本控制方法,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施工成本的降低,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完善
针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优化施工方案,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手段。
从系统的角度,通过平衡成本计划,时间计划,质量计划达到成本、工期和质量之间的平衡。企业效益取决于成本和收入两个方面,因此,本文不仅从控制成本的角度来增加企业的效益,还要通过提高企业收入方面增加企业效益。工程的质量的提高和工期缩短虽然可能增加一些经济成本,但这两方面都直接和间接地增加企业效益,有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打造,企业品牌的塑造。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工期的缩短所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为此付出的成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生机。因此本文提出综合平衡各种计划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借助计算机等工具实现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方法和集成管理系统的。
(2)组织保障
组织是项目管理的载体,是目标控制的依托,是控制力的源泉。因此,在项目开工前,要从组织项目部人员和协作部门上入手,设置一个强有力的工程项目部和协作网络,保证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首先,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对所负责的项目拥有与公司经理相同的责任和权力,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不仅要管好人、财、物,要管好工程的协调和工程进度,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成本的控制,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为企业赢得声誉的同时,尽可能地为企业创收。因此,选择经验丰富、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及时掌握和分析项目的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做好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其次,技术部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施工进度的负责部门。使用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有一定施工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可以确保技术部门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以求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第三,经营部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配置外向型的工程师或懂技术的人员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加工程项目的合同外收入。经营部门的有效运作,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增收节支。第四,财务部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及时为项目经理提供项目部的资金状况,合理调度资金,减少资金使用费和其他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项目部的其他部门和班组也要相应的精心设置和组织,力求工程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和部门都能为项目管理的实施提供保证,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3)实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我国建筑工程中的成本管理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