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和质量之间是相对的,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适当二合理地加快进度。合理的工期是设计部门经过周密细致的计算出来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相当独立的科学合理的时间要求,当工程项目由于特殊原因被返工,往往对工程质量要求有些放松,因此,工期宽裕些,施工质量就相对要好些,但工期过长,造成设备装置、资金占压、人员窝工等,项目的成本就会增加,在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不能随意地压缩工期,因为工期与质量是一种正比关系,工期越长,工程质量就越有下降的危险,当然,这种说法也不是绝对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工期与质量的正比例关系不是特别明显,而且,有的管理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就可以收到缩短工期与保证工程质量的双重效果,一般说来要提前完工是不容许的,时间提前了,工程的质量可能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施工中要正确处理质量与工期的关系,既不为赶进度而牺牲质量,也不因追求质量而忽视进度,坚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三)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成本与质量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且成本与质量之间是呈负相关的,具有反比关系,如果想要保障质量的同时关注成本,就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的匹配值,确保以合理的成本价格实现质量的最大化。成本的控制,即是对各种项目支出和消耗进行成本约束,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质量影响:
1、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直接影响到采购产品的合格率,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对应的影响。例如同是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张三公司出售的C25商品砼价格为350元/立方,李四出售的C25商品砼为370元/立方,王五公司出售的C25商品砼价格为300元/立方。张三李四公司的产品都能满足工程合格,王五公司的商品砼合格率是90%.在项目管理者的采购决策下,铤而走险地选用王五合格率较差的产品仍是大有人在,施工后有概率通过检查并合格,如此破坏了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而若是选用合格产品,则相对应的成本就高了。
2、人力投入成本,人力投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管理人员投入,另一方面是工人作业人力投入。项目管理人员的配备在项目管理中还是分工均衡的,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文档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等等。成本控制基本可预测、可控制。但是工人作业的人力投入,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工期、质量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大的。举个例子,一层500平米的标准层结构,钢筋制安人员每人的完成值为50平/天=200元;若10人作业,则1天就能完成一层的钢筋制安,人工费2500元。若5人作业,则需2天完成,人工费2500元。但是在5人作业情况下,项目多停留了一天来供施工,则延长了工期,也对对项目人员费用增加了,项目各项对应的费用也增加了。虽然账面容易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单价原因,无法达到较多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应工种作业。显而易见的工期与成本产生了冲突。
成本与工期质量的冲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成本越低,工期及质量越无法得到保障;成本越高,工期及质量越能得到保障。
四、质量、成本、工期的均衡
项目建设目标的理想均衡状态是达到最短工期、最低造价和最高质量,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实现。三大目标组成的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势必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并受他们的影响和制约。
一个质量要求很高的项目,必定在工期和成本上不会达到最优,如果要求最快工期,在成本和质量上势必有所牺牲;如果成本要求最低,则在工期和质量上就不可能达到最佳。所以只能同时考虑成本、工期、质量即集成的管理、控制各种因素,才能有效的管理、控制一个项目。
一个项目的成本、工期、和质量是几个直接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相关要素,项目工期的提前或滞后会对项目的成本带来直接的影响;项目质量的高低会给项目成本造成直接的波动;而项目成本的多少更是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工期和质量。所以项目管理者必须同时对项目工期、成本和质量进行全要素的均衡。
项目管理者能有总体概念,目标明确,能定量分析问题,这样就易产生正确的决策。工期提前或滞后一天,意味着经济方面的得失,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我们首先对工程细部的质量目标进行详细规划,反复讨论质量方案,制定出每项工程细部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由此制定的质量计划可靠、经济。同时,组织工程技术、计划人员对工程工期进行详细分解,把工期计划、成本计划落实到每季度、每月、每周,在各阶段进行工期成本讨论分析,根据实际工期和成本适时调整计划,对工期各阶段进行权衡和落实。
(一)应用均衡优化模型
我国在研究施工项目管理三目标均衡优化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利用三者的均衡优化模型来求值。分别有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群算法求解模型等。其中基于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效用函数理论所建立的模糊均衡优化模型非常常用,因为施工工程是在外界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受到天气情况、地势问题的影响,一定会存在一些误差或不确定的因素,所以难以算出准确的数值,必须进行“模糊处理”。模糊均衡优化模型所利用的是数学函数计算公式,即将工程问题转为数学问题,在期望值的约束下,使目标函数的期望达到最优。
(二)做好预算工作,减少超额支出
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严重受到外界天气条件、地理环境等影响,所以为了保障工期、质量、时间三者都能顺利进行,带来良好制约,就必须保障没有任何一个目标在管理上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进行详细的计划制定,尽可能预测施工,对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均有个明确的要求标准,尽可能在标准内完成施工任务,只有这样,三目标才能互相带动、互相影响,达到均衡优化水平。
(三)加强监督管理
1.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督。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所采用的施工材料必须符合我国工程施工的标准要求,绝不能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情况,只有保障施工材料优质合格,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可靠,但是优质的施工材料势必要抬高成本价格,这就需要施工单位与进货方达成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尽量以优惠的价格购入,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质量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施工的工期与质量,为了保障施工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监督,确保施工人员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没有出现懈怠、玩忽职守的现象。施工人员能够高度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以安全至上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履行自身义务,才能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五、结语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质量犹如一个人的灵魂,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人不能只有灵魂,所以工程建设也不能只对质量进行监管控制,一个优秀的工程项目,必须兼顾质量、成本、工期,三者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这三者不需要分出孰优孰劣、孰高孰低,因为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问题,将三者控制在最佳值范围内,实现均衡优化,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吉鸣,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2]丁士昭,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丁士昭,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浅析建筑项目管理中质量、成本和工期三目标的冲突与均衡(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