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负的责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保证其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安全责任制是安全部门的事,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没有多大关系;有的企业对安全工作“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事故再要”的现象,不出事故,安全部门提出的安全问题也被忙碌的生产所冲淡,引不起领导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修订,检查时拿出的规章制度都是十几前计划经济时代制订的,早已不适应现在企业发展的需要了。有的企业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每次检查时提出的问题,不能认真进行整改,又没有制订有效防范措施,导致事故不断发生。很多企业对外进行承包或租凭,而部分承包单位和个人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的资质。如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有毒有害作业人员无安全防护用品,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一)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具体做法:
1.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
2.经常性教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把经常性的普及教育贯穿于管理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有针对性的交底内容,以保证六、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是我国工人阶级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在劳动保护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推动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它包括企业本身对生产卫生工作进行的经常性检查,也包括由地方劳动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定期检查。还可以对安全卫生进行普遍检查,也可以对某项问题,如防暑降温、电气安全等进行专业重点或季节性检查。三是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
3.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4.贯彻落实新工人入场安全三级教育制度:凡公司新招收的合同制工人,及分配来的实习和代培人员,分别由公司进行一级安全教育,项目经理部进行二级安全教育,现场施工员及班组长(或劳务、外包单位代表)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5.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减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二)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订立合同之后,安全管理工作应与其它工作同步开展,同步进行。要依法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并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要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三)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安全的准备工作,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其次在施工生产准备阶段,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及容易发生事故的处所,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狠抓施工生产安全计划的落实
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具体要求:
(1)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
(2)开展好事前班组安全教育,施工前的安全防护检查,并要树立“下一道工序开展前,安全防护已完善”的思想。
(3)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如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
(4)卸料平台等经常性活荷载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进行搭建。
(5)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
3.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
材料部门对于各种原材料,应建立健全进场前检验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为此,要求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掌握好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在保管和运输的规定,做到分门别类的保管和堆放。凡属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运到工地,以确保材料不会造成施工安全问题。
4.电力、机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首先规定它们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守作业制度、纪律。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档案,实现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四)开展施工安全管理事后总结工作
要将施工安全的事后总结工作,纳入系统行业化、法制化,方能使建筑企业全体人员,认真回顾项目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成效及弊病,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理念,持之以恒地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具体做法:
第一是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标准化格式,并纳入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条件中去。
第二是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档案,以便规范和指导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日常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是建立施工安全管理总结内容的警示及监督体制,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的顺利开展。第四是实行施工安全管理总结的宣讲及测评公示制度,促使好的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得到应用推广,并认真地吸取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第四是要经常性教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把经常性的普及教育贯穿于管理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有针对性的交底内容,以保证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是我国工人阶级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在劳动保护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推动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它包括企业本身对生产卫生工作进行的经常性检查,也包括由地方劳动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定期检查。还可以对安全卫生进行普遍检查,也可以对某项问题,如防暑降温、电气安全等进行专业重点或季节性检查。
第五要建立安全检查的组织机构,要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检查中重点要突出,安全检查的评定,检查结果的处理安全检查是发现危险因素的手段,安全整改是为了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因素,把事故和职业通病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以保证安全生产。因此,不论何种类型的安全检查,都要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更要反对那种“老问题、老检查、老不解决”的官僚主义作风。要讲究实效,每次安全检查都要本着对安全生产、对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积极广泛地发动群众搞好整改。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施工作业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文发.何新华.现代工程项目管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于晓霖.现代生产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赵惠珍,王秀兰,程飞,金玲.2011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03)
[4]晓兰.总局要求贯彻国务院精神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J].安全与健康.2012(03)
[5]周建亮,方东平,王天祥.工程建设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定位与制度改进[J].土木工程学报.2011(08)
[6]曹莉,楼孝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2010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全国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J].中国住宅设施.2011(05)
[7]王欣,赵挺生,丁丽萍.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03)
[8]黄所存.浅谈如何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J].中国招标.2010(31)
[9]罗恒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防护措施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10]鹿中山,杨善林,杨树萍.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安全监理博弈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0(03)
浅谈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