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
1、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规律特点………………………………………3
1.1、青少年犯罪总数呈上升趋势……………………………………3
1.2、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3
1.3、犯罪类型多样化…………………………………………………3
1.4、犯罪形态团伙化…………………………………………………3
1.5、犯罪方式日趋智能化……………………………………………3
1.6、犯罪突发义愤化,手段残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4
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4
2.1、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内在及心理原因……………………………4
2.2、学校教育方式失当………………………………………………5
2.3、不良家庭和畸形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5
2.4、社会环境的影响…………………………………………………6
3、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对策………………………………………………7
3.1、落实各项措施,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突出问题…………7
3.2、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9
3.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创造青少年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10
3.4、动员全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10
参考文献………………………………………………………………11
内 容 摘 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花季时期,他们本应沐浴在阳光下,本应在文明的教室中汲取知识的养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高消费的诱惑、高消费场所管理不完善、媒体不健康宣传、家庭的不良影响,以及青少年本身等一系列的原因,近年来,中学校园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14——18岁的未成年人,这显然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人数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点、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
1、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规律特点
总的来说,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特点:
1.1、青少年犯罪总数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无论从人数和作案数都明显呈上升趋势。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关键时期,辨别是非观念非常差,自控能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
1.2、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17岁以下的犯罪案明显增多。二是女性犯罪增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绝对数增加,且增长率高于男性。三是闲散人员居多。辍学的"双差生"、"困难生"、流动人口的子女等。这些青少年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经济基础差、过早流入社会,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不法分子利用,引诱和唆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1.3、犯罪类型多样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依次排列是:盗窃、抢劫、强奸、伤害、绑架等,其中主要是盗窃和抢劫,约占75%左右。
1.4、犯罪形态团伙化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团伙化越来越明显,且团伙作案日益增多。^^文档表明,青少年犯罪中75%属于团伙作案,这些青少年犯罪团伙以一定的方式和社会联系为纽带结成,有的以同学关系组成,有的以居住地结成,以成年犯为主少年犯参与,少则三、五人,多则二十余人,进行抢劫、强奸、盗窃等团伙犯罪活动。
1.5、犯罪方式日趋智能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使犯罪方式、作案手段在青少年中传播速度极快。青少年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手段、犯罪方式以及反侦查的伎俩,并加以模仿,使犯罪手段、方式更加趋向成人化、智能化。
1.6、犯罪突发义愤化,手段残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复杂时期,此时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精力旺盛,血气方刚,但缺乏社会经验,且普遍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有时往往在外界的影响和刺激下,突发犯罪,不记后果,其盲目性给社会、家庭,包括青少年本身都造成了极大危害。
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也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个别青少年中的集中反映,其犯罪是主观因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相结合所造成的,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内在及心理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人一生的危机时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尚未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缺乏必要的是非辨别力,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极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对道德、法律认识愚昧无知,是非善恶不清,混淆黑白,一旦缺乏正确、及时的引导,就会陷入犯罪的泥潭。在大多数违法青少年中,存在比较系统的、错误的人生观,可归纳成“两大精神支柱”和“三种错误观念”。
两大精神支柱是:封建哥们义气和剥削阶级享乐主义。违法犯罪青少年大都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同志关系,他们只知道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遇事后不分青红皂白,只要对朋友够“意思”就行,干了坏事后,互相包庇,进了公安局宁肯把罪责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也不揭发同伙。他们追求吃喝玩乐,以为有钱才能得到乐趣和幸福,而不管钱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他们有的甚至还说“不吃不喝,一生白活”、“不劫不抢,爹妈白养”。
三种错误的观念是: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绝大多数违法青少年都把勇敢、英雄和亡命徒混为一谈,他们不讲道德,不顾法规,追求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管不着。加上当今“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更加毒害了青少年,是他们以低级下流的生活为乐趣。
此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心理发育未得到相应的引导,存在强烈的自我注意感,盲目自信,缺乏社会经验,而且逆反心理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遭受挫折或者某些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本能的产生愤恨、仇视反叛心理,情绪易波动,且又难以自我控制,甚至一件小事也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稍有诱发原因,就会触之即发,产生突发性犯罪。如:某地公安分局侦破的一起强奸案中,犯罪嫌疑人姬某(男,17岁)仅仅因为与黄某(女,16岁)有一点小矛盾便产生报复念头,伙同他人将黄某骗至影视城附近,对其进行殴打后将其强奸。
2.2、学校教育方式失当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但近年来有些学校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主,只管教学不管育人,放松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致使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思想糊涂,甚至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导致在犯罪的青少年中不乏也是学校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还有些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育。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歧视心态,教育不严、管理松弛,动不动就把学生开除、劝退,过早的把青少年推向社会。这在客观上是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失去上进心、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思想,再加上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结伴,很容走上犯罪的道路。据国家有关统计表明,辍学、失学学生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高发群体,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孙某等人抢劫一案,犯罪嫌疑人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且好打架,学校便将其开除,这样致使其浪迹街头,与一些小痞子结识后,多次伙同这些痞子持刀抢劫在校学生的钱财。
论青少年犯罪(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