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它是指纳税人通过合法手段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即指纳税人通过利用税法的漏洞,以合法形式来规避、降低或递延纳税义务的行为。
节税亦称为税收节减,是以遵循税收法规和政策的合法方式少缴纳税收的合理行为。一般认为,节税是税收筹划的同义词。节税是合法而且合理的行为,节税的合理行为是指符合法律精神的行为。
三者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它们的共性在于,其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规避或减少税收负担。
2、区别:(1)法律性质不同。偷税是以非法手段逃避税收负担的行为,因而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避科具有合法性但不具有合理性,是利用税法上的漏洞,通过经济行为的巧妙安排,来谋取税收利益,它有悖于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和政府的税收政策意图。节税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是按照国家税法和政府的税收政策意图,在纳税义务确定之前所做的对于投资、经营、财务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它即不违背国家的税法又反映了政府税收政策的意图。(2)行为过程的内容不同。偷税是通过违法手段将应税行为转变为非应税行为,从而直接逃避纳税人自身的应税责任。避税是纳税人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模糊行为”,即价于应税行为和非应税行为之间,依照现行税法难以做出明确判定的经济行为进行一系列人为安排,使之被确认为非应税行为。节税是通过避免应税行为的发生或事前以轻税行为来代替重税行为。(3)行为的结果不同。偷税和避税将直接导致政府当期预算收入减少,而且将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进而影响财政收入的长期增长。节税由于其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导向,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促进财政收入长期稳定的增长。(4)政府态度不同。由偷税行为违反法律,损害国家利益,政府坚决反对,并给予法律制裁。避税行为的直接后果将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政府在道义上持反对态度。由于节科响动为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纳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增进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而政府一般持赞许态度。
从上述来看,对企业来说,偷税、避税是不可取得,只有通过一个计划来进行节税,才是企业的长远之计,因此税收统筹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不可少的计划流程。
四、税收筹划的在企业中的实务探讨
现今我国的税种主要有几大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现以增值税的具体情况所做的筹划进行分析。
增值是我对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为配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将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义务人和小规模纳税义务人。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个环节。此外,加工和修理修配属于增值的征税范围,而加工和修理修配以外的劳务服务暂不征收增值税。我国增值税采取了基本税率(17%)和一档低税率(13%)的模式,此外还对出口货物实施零税率。我国实行增值扣税法,即应征增值税税额等于销项税砬去进项税的差额。
(一)增值税纳税人纳税义务的节税筹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
由于不同类别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和征收方法不同,负担的税负也不同。在对纳税义务人方面可做统筹。从一个实例看。
实例:M公司是一个年含税销售额在80万元的生产企业,公司每年购进的材料价格大致在45万元(含税价)。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公司产品的增值税是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为6%。该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健全,有条件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如何为该企业进行选择纳税人类别的税收筹划?
该公司的含税销售额增值率=(80-45)÷80×100%=43.75%
该公司维持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更为有利,因为其含税销售额增值率43。75%>38。96%(税负平衡点),成为一般纳税人后的增值税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80÷117%)×17%-(45÷117%)×17%=5。08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增值税税额=(80÷106%)×6%=4。53万元
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节税额=5.08-4.53=0.55万元
纳税类型的统筹是减少税收负担要考虑的。
(二)税基的节税筹划
一般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可能同时经营适用不同增值税税率的应税项目。按我国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是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劳务的销售额,并按不同税率分别计算应纳税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如兼营适用不同增值税税率项目。
实例:N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1年1月的公司^^文档如下:
机电新产品销售额200万元,农机销售额50万元,自已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销售额5万元,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额20万元。销售额都为不含税销售额。适用税率机电产品17%,农机产品13%,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税率3%。
(1)未分别核算:应纳增值税税额=(200+50+5)×17%-20=23.35万元
(2)分别核算:应纳增值税税额=(200×17%+50×13%+5×3%)-20=20.65万元
分别核算可以为N股份有限公司节减增值税2.7万元(23.35-20.65)。
(三)税收优惠的节税筹划
在增值税减免规定中,有的是对某些特定产品减免,有的是对符合某种条件的产品减免。为了降低税负,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其符合减免税要求。
税法规定,建材产品生产企业,如果其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粉煤灰、煤矸石、烧煤锅炉的炉底渣,则可以免缴增值税。这是国家利用税收杠杆鼓励企业对“三废”的综合利用,即有利于环保,纳税人也可减轻税负。
实例:某市属橡胶集团军主要生产橡胶轮胎,同时也生产各种橡胶管和橡胶汽车配件。在生产橡胶制品的过程中,每天生产近30吨的废煤渣。为了妥善处理废煤渣,使其不造成污染,该集团尝试过许多办法。如与村民协商用于乡村公路的铺设、维护和保养,与有关学校、企业联系用于简易球场、操场的维建等,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废煤渣的排放使周边乡村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附近许多村民经常堵住厂区大门不让工人上班,工厂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此事曾心动过各级领导,该集团也因污染问题受到环保部门的多次警告和罚款,最高一次罚款达10万元。
该集团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就必须治污。如何冶污,成了该集团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该集团根据有关人士的建议,拟定了两个方案:
(1)把废煤渣的排放处理全权委托给A村村委会,每年支付该村村委会40万元的运输费工,以保证该集团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此举可缓解该集团同当地村民的紧张关系,但每年40万元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2)将准备支付给A村的40万元的煤渣运输费用改为投资兴建墙体材料厂,利用该集团每天排放的废煤渣生产免烧空心砖,这种砖有较好的销路。此方案有三方面的好处:
一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能获得一定的节税利益,可以免征增值税。二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发展的废煤渣所造成的工业污染问题。三是部分解决了企业的就业压力,使一批待岗职工能重新就业。
(四)税款缴纳的节税筹划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两大基础观念之一。时间是决定货币价值的基本因素之一。从企业纳税角度来说,合法的延缓纳税有得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为此,对企业延缓纳税进行节税筹划很有必要。如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项目的延期纳科税如与外购货物申报抵扣的延期纳税等方法。
从实例说明外购货物申报抵扣的延期纳税
实例:某工业企业1月购进增值税应税商品1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购进价款100万元,进项税款17万元。该商品经过生产加工后销售单价1200元(不含增值税),实际月销售量100件(增值税税率17%),则各月销项税额均为2。01万元。但由于进项税额采用购进扣税法,1月至8月因销项税额16。32万元(2。04*8),不足抵扣进项税额17万元,在此期间不纳增值税。9月、10月两个月分别缴纳1。36万元和2。04万元,共计3。4万元(2。04*10-17万元)。这样,尽管纳税的账面金额是完全相同的,但如果月资金率2%,通货膨胀率3%,则3。4万元的税款折合为1月初的金额如下:1.36÷[(1+2%)9×(1+3%)9]+ 2.04÷[(1+2%)10×(1+3%)10] =2.18万元
显而易见,这比各均衡纳税的税负要轻。这一方法是在独立核算企业内部进行节税筹划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利润是全部收入减除各项成本、费用和税收后的纯收入。企业要增加利润,一方面可以在成本、费用及税收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收入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减少成本、费用以及税收来实现。因此,企业若能预先实施税收筹划 ,发挥其减轻税负的功能,就能减少税收支出,增加利润,提高其经济竞争力。
同时,税收筹划还可防止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纳税人一旦落入税法陷阱,就要缴纳更多的税款,影响纳税人正常的收益。税收筹划可子目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不缴一不该缴付的税款,有得纳税人财务利益的最大化。
从税收统筹的产生与发展史看,从税收统筹的特性性看,税收统筹是应企业而生,顺税法而发展;从税收统筹的各种成功实例来看,税收统筹是企业取得最大利润化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与计划。因此,税收统筹是企业在当今企业必不可少,必然发展的,而且会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参 考 文 献
〈〈财政学〉〉,作 者:寇铁军
〈〈税收经济学〉〉,作 者:李海莲
〈〈财政与税收〉〉,作 者:陆建华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作 者:杨志清、庄粉荣 主编
〈〈税收筹划——策略.技巧和案例〉〉,作 者: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