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乡村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上缺乏规范性;财政监督乏力,审计力量薄弱;财会人员素质普遍低。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乡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乡村财务监督;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合理设置会计机构,积极推行“村财乡代管,乡财统管”的管理办法,实行账户统设,集中核算,促进基层政务公开,巩固基层政权建设。
目 录
一、目前乡村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乡镇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
(二)乡镇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
(三)村级集体财务管理混乱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二、完善乡村财务管理的初步设想
(一)完善乡村财务管理的原则
(二)完善乡村财务管理的模式
(三)纳入乡村财务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三、完善乡村财务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合理设置乡村会计机构
(二)参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行账户统设
(三)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
(四)简化收支程序,收入直达
(五)进一步完善内部具体管理制度
完善乡村财务管理的初步探讨
乡村财务管理包括乡镇财务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虽然两者实行的是不同的财务制度,但相互又存在紧密的联系,一直以来,在这两者管理上的探讨从未间断过,特别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乡、村两级的财务收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此,笔者试从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完善乡村财务管理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提出全面推行村财乡管、乡财统管改革的一些设想。
一、现行乡镇和村级财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乡镇收支管理不规范。这主要是乡镇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从而造成财政管理缺位,削弱了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一些部门和单位多头设立银行账户,单独核算,不纳入财政管理,不能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形成一个个财务管理的“小山头”,这样既分散了财力,削弱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同时对乡镇在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票据管理和财产管理等方面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难度,从而导致乡镇财务管理混乱,资金的收支,往来缺少必要的内控机制。资金的审批制度不严肃,各分管领导和各站所长都可以审批,资金开支很随意,招待费和各种名义的补贴任意发放。不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长期借用、挪用坐支、白条抵库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个别乡镇的站所会计还存在记流水账的现象,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严,白条入账现象比较普遍。对票据管理极不严肃,任意扩大发放范围,连临时雇用人员也发放,人人有票据,人人可开票,且票据随意带。不按规定及时核销,人员调动或解聘也没有及时收回核销,经常造成票据丢失。大量挪用专款,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乡镇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一是对固定资产的取得不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入账,没有设立明细台账,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二是随意处置资产,不按规定报批,脱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有的乡镇对固定资产处置没有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后公开处置,随意性强,无序化交易问题突出,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三是对自建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决算手续,长期挂账,致使固定资产无法体现。主要是对自筹基建管理不严,有的是承建单位为了逃避税费,不开据正式发票,在工程款领取差不多后不提供工程决算材料一走了之。有的是乡镇因建设资金不足,承建单位为了补足工程款项,故意不提供决算^^文档,导致决算工作无法进行。四是存在较多的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不及时处理又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和村级集体财产的严重浪费。
(三)村级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这是群众所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引起部分群众上访的重要因素,有些村的支出未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支出透明度不高,存在着挥霍浪费现象,群众意见较大。一些村甚至做假账,侵吞、挪用集体财产。村级做假账现象较为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作弊手段:
1、利用债务性科目作弊。采取移花接木形式侵占集体资金,把非经常性的收入项目不直接作经济业务收入,而是以“应付款”等债务性科目登账,然后从中作弊。
2、利用债权性科目作弊。有的村干部、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村财务借款不作“借款”入账,却以“暂付款”或“应收款”等债权性科目登账,甚至以“白条”抵库,从而达到长期挪用,侵占村财资金而不付利息的目的。有的拖欠时间长达十多年之久,有的甚至拖到“人死账烂”形成呆账,致使集体资金流失。
3、利用票据作弊,侵占集体资金。主要有:一是开具发票“大头小尾”,印发票的上下联金额不一致,存根联和财务登账联金额小于收据联金额。二是收款收据使用不统一,五花八门。有乡镇、村擅自印制的;也有的市场上购买的;甚至使用已禁用的发票。致使经管站无法监控,虽然发票收据联已开到户,但有的款项不入账就落入私人腰包。
4、利用工程建设项目捞取好处费。一是利用工程建设套取现金。比如假借修理,兴修农田水利、造林种果等经常性支出,趁机混水摸鱼,真假掺杂,套取现金。例如有的村干部为争取上级拨款,向有关部门请客送礼,开支不好出账,就以重新修建水利为名虚报工程款,其中一小部分用于非法活动开支,大部分款项占为已有。二是工程建设不经招投标,监督不严,存在“黑洞”。一方面高估工程预付款,另一方面付款时没有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决算。由此造成预付工程款远远超出工程的实际造价,且中间的差价部分却以回扣,好处费的形式落入私人腰包。工程缺乏必要的监管,有的偷工减料,质量粗劣,有的虽已竣工,但尚未交付使用就已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致使集体资金损失惨重,群众意见很大。
完善乡村财务管理的初步探讨(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