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按照“早、快、严”原则,对疫情进行规范处置。一是临床怀疑疫情处置。如果是临床怀疑疫情,则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禽类、禽类产品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消毒。二是疑似疫情处置。当确认为疑似疫情时,需扑杀疑似禽群,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消毒,对扑杀禽、病死禽及其产品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限制发病场(户)周边3 km及其产品移动。三是诊疫情处置。疫情确诊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扑杀疫点、疫区内所有的禽只,销毁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所有与禽类接触过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对受威胁区内所有易感禽类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实行疫情监测,关闭疫点及周边13 km家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当疫点、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完毕21 d,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完成终末消毒,受威胁区按规定完成免疫,经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取消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11]。
(七) 加强培训工作
对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规模养禽场(户)定期开展培训,针对禽流感最新流行特点、研究进展与免疫技术,实施禽流感临床诊断要点、免疫规范操作、消毒隔离、疫情处置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技术水平,保证防控质量。
(八) 做好宣传工作
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作用,利用图书、报刊、广播、专家讲座、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将禽流感的基本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措施等知识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为公众释疑解惑,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能力;免费发放农业部组织专家编写的口袋书《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政策法律问答》、挂图《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和《科学认知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明白纸》等,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总之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公众和广大养禽场(户)知道禽流感可防可控,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禽流感疫情。 (九) 做好保障工作
一是设置禽流感防控指挥常设机构,处理防控日常工作;组建应急预备队伍,经常开展应急演练。二是将禽流感疫情监测、消毒、强制免疫、扑杀、处置及补助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户管理。三是完善禽流感防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应急物资的采购、出入库、日常维护、更新、报废等相关制度,做到专人专账、出入有据、账物相符;重点落实消毒剂、疫苗、防护用品等防控物资储备,并及时进行更新、补充。
(十) 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那我们该怎样预防H7N9流感禽呢?
(一)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1、开窗通风: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都要注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窗换气30分钟,每天1~2次。
2、勤洗手:要勤洗手,无论是饭前便后,还是待人接物后,特别是在接触禽、蛋等东西后,一定要用消毒液、洗手液,五指交叉,活水洗手。 3、掩面而嚏: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中密闭空间,当要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以免通过飞沫传播病菌
3、带口罩:如果要外出,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带上口罩还是有一定的预防病毒传染的好方法。小贴士:对于某些特殊人群,需要清理死禽或者禽类粪便,则强烈建议卫生手套以及口罩后处理。
4、高温烹食:根据媒体宣传,h7n9禽流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100℃的高温一分钟便可消灭。因此,对煮食禽蛋类食品,一定要100℃的高温烹调数分钟后才能食用,不要吃半生不熟的鸡、鸭、鹅及鸡蛋等。
(二)远离传染源
1、不接触禽类:如非必要,不要去花鸟园、养鸡场等有潜在禽类病毒传染源的地方,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更不要捕捉,喂食鸽子、野生鸟类等。
2、不去密闭场所:如非必要,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如酒吧、夜店、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3、选购卫生食品:对于要选购肉禽类食品,要到品质有保障的商店、超市购买有食品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肉禽类产品,并做到高温煮食。
(三)提高自身抵抗力
1、早睡早起:不熬夜,做到早睡早起,每晚11点前,务必入睡。通过高质量的睡眠,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加强锻炼:多运动,可以到户外空气流通的地方,跑步、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活动。通过锻炼来提高自身抵抗力。
3、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绿叶菜和水果,如苋菜、芹菜、西兰花、黄瓜、橙子、猕猴桃、小番茄等,通过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旦发现自身有高热、呼吸困难等h7n9禽流感现疑似病情,千万不可隐瞒,要及时去医院就医。通过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医师来为自己排查病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尚金,童光志.禽流感防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2. 高作信.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重庆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直面禽流感[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4. 黄海鹏,陈永红,张友,等.禽流感疫苗对水禽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11):86.
5. 国务院办公厅.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EB/OL].(2004-02-01)[2014-03-04].辽宁省人民政府
禽流感的特性及综合防控措施(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