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当, 如外购猪、引种前未严格检疫,人员对制度执行不力,进出未严格消毒,在饲养区内饲养小动物未加管理, 外来人员的流动及疫苗失效等。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如有的猪场猪的规模饲养扩大了, 但猪的相应设施却没有跟上了, 如猪舍拥挤、潮湿、闷热、蚊蝇成群和卫生状况差等现象比较普遍, 使猪应激增加, 抗病力下降。特别是猪受夏季高温的应激, 加之夏天有的猪场的养猪不饲喂青绿饲料, 又不重视多维素的添加, 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失衡使猪的抵抗力普遍降低。免疫疫苗是目前为止作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免疫过程中只有各环节都能按科学正确操作到位,才能产生保护机体的有效抗体,可是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春、秋防中由于高密度的免疫数量,免疫人员可能会出现打飞针,剂量不到位。有些养殖户刚免疫时间不久,再次近间隔免疫很容易造成病源与抗体中和造成免疫失败。免疫人员如不细心观察猪群呈隐性感染,经过免疫的话容易暴发疫病。养殖规模场如有漏免疫,免疫不一致的情况,稍有弱毒进入很容易引起发病。
二、猪蓝耳病的诊断
(一)急性型猪蓝耳病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 ,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部分新生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分泌物增多。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躯体末端皮肤发绀。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二)慢性型猪蓝耳病
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 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 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一般在10%~88%。
三、猪蓝耳病的预防
(一)加强免疫
为确保免疫实施有效,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监测猪疫病抗体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本猪场要求的免疫制度。制定严格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接种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接种,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等诸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免疫程序可参照农业部发布的《猪病免疫推荐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操作,并严格对动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控制处理。目前市面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疫苗, 活苗和灭活苗。如采用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浓缩型。公猪,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 /头,间隔20d 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5~7d 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d 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仔猪在21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1mL /头。
(二)建立健全的蓝耳病监测预防体系
在蓝耳病的防控中, 应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制度。继续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要切实做到对监测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对监测抗体水平低的及时补免,对监测发现的疫情隐患及时消除。加强生猪疫情高发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同时,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向,评估风险,发布预警信息,提高疫情分析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 对防控疫情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三)加强饲养管理
针对仔猪发病率极高的现状,首先应加强怀孕期的管理,胎儿初生重的70%~80%和胎儿免疫器官的发育是在母猪怀孕后期形成的。这个时期母猪需要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怀孕后期也就是产前35 d,可添加1%“大方维宝”供给胎儿营养, 促进胎儿免疫器官发育, 增加初生重, 使仔猪的初生重达到1.5kg 以上, 这对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母源抗体), 小猪出生3 d之内, 吸吮的初乳能被充分吸收, 能够有效保护仔猪在25 d之内免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侵害。具体的方法是:在哺乳母猪饲料里添加1.5%~2%“大方维宝”, 使初乳的质和量大幅度提高[6]。 对仔猪的饲养时应注意,仔猪3~4周龄断奶易造成仔猪断奶性应激, 而且母源抗体也会消失。仔猪进入保育舍以后如舍内氨气浓度高或仔猪发生营养性应激, 都可引起仔猪蓝耳病的发生。预防仔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措施有:
1.严把“断奶关”。
仔猪断奶过程中, 要尽量避免造成仔猪断奶性应激。如仔猪断奶后1~2 d 应饲喂乳猪料, 然后在饲喂的乳猪料中逐渐增加干饲料, 直至全部饲喂干饲料。
2.过好“保育关”和解决保育仔猪疾病综合症。
蓝耳病的病因及防制方法(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