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典型暴发:突然发病、感染率高、传播范围大;非典型流行:没有特征症状,主要引起产蛋下降、育雏及育成鸡ND 等免疫失败;条件性发病。
第2章 禽流感病毒的特征
2.1禽流感病毒的特性
2.1.1禽流感病毒形态结构典型的禽流感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有囊膜,在囊膜表面有1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称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其中H是抗原变异和致病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囊膜内是螺旋形核衣壳,直径9~15 nm,由RNA和核蛋白及3个多聚酶组成。
2.2禽流感病毒的变异
2.2.1禽流感病毒的变异主要有2种方式,即抗原漂移和抗原转移。抗原漂移发生在某个亚型之内,可引起H或N的次要抗原变化。抗原转移是骤然获得一个全新的H或N基因,从而产生新的亚型,可能在新型流感的暴发流行。当细胞感染2种不同的流感病毒粒子时,病毒的基因组片段可以发生重排,有可能产生高致病性毒株,但它只发生在同类病毒之间。
2.3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2.3.1禽流感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物敏感,容易被杀死。但低温有利于存活,自然条件下在有机物如粪便、鼻液、泪水、唾液,较耐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2.4 及时的药物治疗
2.4.1 病毒药物的合理预防及治疗对 H9N2 亚型禽流感,适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毒感清(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烟酸等)、康替优 A(干扰素),起到早期预防、减轻症状和减少损失的作用。 使用毒感清或康替优等药物防治禽流感时,用药要早,在鸡群刚有症状时即用药,效果较好。
2.4.2防治细菌病的继发, 对 H9N2 亚型禽流感,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适当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性感染,可以减少死亡损失。 如感染早期在饮水中加入立本康20(主要成分:氟苯尼考)、优力峰H(主要成分:氨苄西林钠+头孢菌素+磷霉素钠)或经肌肉注射亚易林(硫酸卡那霉素)等,均可减轻死亡损失。
第3章 流行病学
3.1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3.1.1禽流感流行的主型,禽流感呈地方性流行 、持续存在 ,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发展传染源的存在及疫源地的根除十分不易,疫情隐患长期存在;市场开放、流通频繁、检疫工作滞后等给流行创造了便利条件;不免疫或不按免疫程序免疫;疫苗保护力达不到理想效果;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3.1.2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毒禽,包括水禽和飞禽。猪和其他动物尤其是哺乳类动物的流感病毒可以引起禽流感。
3.1.3传播途径,禽流感的传播主要通过健康禽与病禽直接接触以及与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2种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依靠水平传播。
3.2制订鸡群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3.2.1免疫接种是控制病毒性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在流行季节宜尽早免疫和多次免疫。选择优质禽流感多价灭活苗-优瑞康+倍诺林,并结合本鸡场的实际情况,母源抗体、疫苗的性质、疾病流行的特点及家禽的种类制定适宜免疫程序,可以多次强化免疫以增强鸡群的抵抗力。优瑞康产品说明-瑞普公司诊断研究中心进行了H9 亚型禽流感分离株的致病性、分子生物学特性和交叉保护HI 及攻毒保护试验,筛选出 1 株免疫原性优秀的流行毒株(RP2株,2010 年分离),并联合1998 年分离株 Hp 株进行制备疫苗(Hp 株是河南农业大学王泽霖教授于1998 年在河南分离和筛选的1 株免疫原性佳,保护范围较广的毒株),临床应用表明,两个毒株联合应用,能有效抵抗当前流行毒株的感染。
3.3 合理监测
建立本鸡场免疫检测机构, 定期检测免疫状况,以确定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补救。
第4章 禽流感临床特症和诊断
4.1禽流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
临床症状:疫病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潜伏期很短,从几小时至数天,最长可达21 d。鸡在事先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就可发生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可达100%。病禽死亡前常表现出体温迅速升高达41.5 ℃以上,拒食,很快陷入昏睡状态;脚鳞出血;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和面部水肿;鸭、鹅等水禽可见神经和腹泻症状,有时可见角膜炎症,甚至失明;产蛋突然下降。
4.2.1致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