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现状如图所示:
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现状
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信用担保体系的内部结构是指体系的各项组成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外部环境是指信用担保体系能够发挥良好作用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1.调整信用担保体系内部结构
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应包括如下结构要素:混合型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互助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银行、省级地级再担保机构、国家再担保机构。上述组成要素中,混合型担保机构为体系主体,它和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共同组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担保中心,其中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为混合型机构的“两翼”;担保中心的上游环节为中小企业以及由中小企业信息组成的联合征信数据库;担保中心的下游环节为贷款银行;省级和国家再担保机构为担保中心提供的两个层次的再担保。
2.优化信用担保体系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是信用担保,信用在整个体系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处处存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运行需要良好的信用环境,我们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尽快地建立起以企业、企业经营者、相关政府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采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制度。政府鼓励民间建立和发展社会信用调查评估等中介机构,允许这些机构在独立法人身份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上对有关用户有偿提供信用成果。企业本身要重视信用意识的培养,具有将信用作为无形资产来经营的理念。政府还有必要维护和管理信用秩序,即打击虚假信用,严惩骗取信用等信用欺诈行为,对信用信息失真的企业和中介机构一定要根据相应法律加以惩治。
(五)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甚至有些只是框架,并没有具体细节指导,所以中国政府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相关法律条款,并且结合中国国情,重新修改、补充和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同时各地地方政府也应该积极根据本地中小企业的特点,存在的问题,配合中央政府对相关法律进行补充或者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予以扶持。当然政府也需加强执法力度,维护好信用担保关系,从根本上营造一个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需要国家制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它们的发展。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原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来制定的,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制定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2.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存在也是维持充分的自由竞争的前提条件,因而各国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倍加关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通过采取反垄断措施限制大型企业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战后随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而过多限制大型企业有可能造成规模不经济和损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大部份国家将注意力放在加强中小企业竞争力,通过各种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国原有的相关法律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来制定的,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现行法律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了政府对中小企业资金,创新,服务方面的支持,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其中仍存在问题:(1)该法扶持的重点是“高新科技,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中小企业,忽视了”就业型“中小企业,而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发展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中小企业促进法》并未考虑这一点。(2)《中小企业促进法》没有提出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以及信用担保机构的管理办法,大大削弱了该法的可操作性。因此,国务院必须尽快出台相关规定,使《中小企业促进法》具备可操作性。
同时政府应采取优惠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国家可以对中小企业采取的政策优惠包括:(1)财政补贴,政府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补贴通常是补贴到企业的培训方面。(2)贷款贴息。(3)减免税。(4)提供担保,政府出资与民间资金结合成立担保公司。(5)政策性保险。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中小企业资金上的直接支持。税收优惠是国家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等优惠条件,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而财政补贴是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方式给予的财政援助;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方式有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等。总之,要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五、结语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制,政府。核心部分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提升,基础部分则在于金融机制的改进配合相适应和政府积极且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信用问题始终贯穿于这三个方面,是它们的交集。解决这一课题,不仅仅是资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信誉度;注重金融机制改革;改善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加强制度供给和金融扶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89-225.
[2]姜宝山.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02):159-168.
[3]吕晓英.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A] .中小企业管理研究[C].北京:知识
产权出版社,2008.
[4]孟斌.中小企业成功融资必读手册[M].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07):70-75.
[5]姜永增,刘清志,王广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562.
[6]王仁波,申静.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9:566.
[7] 房莉,周宇. 构建分层次、多样化的融资体系——浅析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看法[J].现代商业,2009(06):59.
[8]范亚秋.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其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81.
[9]时翼.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24):12-14.
[10] 陈会玲,汪段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级制度突破[J].企业经济,2009(02),86
[1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成长[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03):123-125
[12] 范惠玲.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8):78.
[13]王俊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策略与金融创新[M]. 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07):211-213.
[14]王宏,杨卫东.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攻略[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08):89-90 .
[15]张立强.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8):58-59.
[16] 彭定新.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决策与信息,2011(03):45.
[17] 张国毅.典当融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J].财会研究,2012(02):69-70.
[18]李孟珊.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投资,2012,(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