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资料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资料
|
合作期刊
|
资料下载
|
计算机资料
|
外文翻译
|
免费资料
|
原创资料
|
开题报告资料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教育资料网
->
开题报告
->
资料开题报告
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探析-开题报告(二)
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探析-开题报告(二)
第二,可以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其它理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思想政治教育学内部而言,它需要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管理机制,接受机制、方法机制等理论的支持,并与之相适应。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过程中,可以借鉴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科学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的深化必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的发展。
(2)实践意义
第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行为
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研究客观环境,揭示环境运动变化的特性,把握环境构成的各因素相互关系及其对人思想产生影响的规律,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从而为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二,是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需要。21 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依存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科技变化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领域的全方位开放,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也使得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大。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这种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提高大学生面对社会复杂环境时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以便将来走出学校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三,有助于提出可行对策提升教育实效。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就必须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只有把握好环境的变化,才能选择和制定正确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16号文件颁布已经十年了,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全面认识环境变化,对高校及时调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指导,提高教育实效刻不容缓。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研究和著作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特点、类型等的研宄。代表作主要有陆庆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合”?。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列为一章进行了论述。张耀灿、郑永廷等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也进行了阐述,并且张耀灿教授也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写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使更多的人了解其内涵。学者沈国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一书中从广义层面定义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类型研究,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如,罗洪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宄》一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学者姜正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一书中则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三个层面,即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沈维凤、周莉发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础理论研究》(2006年),根据时空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四大空间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张耀灿等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一书,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结构、特征、功能三个方面,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环境的关系,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奠定理论基础。张伟莉硕士毕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从四个方面广泛性、开放性、可控性和继承性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研究。首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的界定。如,山东大学硕士毕业生万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2012年)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一系列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现实因素。东北大学硕士毕业生于雪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优化》论文(2009年),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概括其内涵。贵州师范大学史霄的硕士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研究》(2006年),以教育主体和受教育对象为中心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其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优化问题的研究。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提出了优化的三方面。李虹主张通过将消极因素转为积极因素进行优化,在他发表的《立足优化环境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文中认为优化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加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认识。杨业华《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原则》(2001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和创造的原则进行的探讨。陈成文《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过程》(2000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创造的基本要素、基本特点和过程进行了探讨。罗成富的《论优化髙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一文提出政府要创建文明的社会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中,要承担桥梁的作用。高校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张思悦和冯红在东北农业大学的学报上发表的《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2011年)分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优化的建议。学者李钺发表的《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和优化》(2007年)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优化建议。李颂明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状况的调査和分析》(2006年)深入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环境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政府、社会和高校要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国内的研宄多为理论基础研究,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实证研宄很少。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状问题出发,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具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现状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的文化中,国外的一些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对人的发展、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这些方面。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发展的主要阶段划分为:自然经济条件下朴素的环境论;商品经济条件下理性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一体化时期进步主义的环境论和流派的形成三个时期。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朴素的环境论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关注环境对好公民教育的影响。他认为要使人民的教育制度培养出好公民,必须有一个好社会。柏拉图也同样关注教育与环境的关系,他认为一个人从他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好的行为是一个好的本性倾向与好的环境接触的结果。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并把环境影响与人的美德的形成结合起来。他认为美德不是遗传的,而是被环境的需要所塑造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理性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卢梭。卢梭主张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优良的环境功能。而在一体化时期进步主义的环境论和流派的形成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则莫过于杜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除了上述思想家的观点外,在现代社会,关于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还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有:
(1)对环境教育作用具有肯定倾向的流派。主要代表是现代的行为主义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 20 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个流派,其创始人是华生。行为主义者把人的道德和不道德的行为,都看作是环境影响的结果。他否认单纯研究不可知的意识和心理,而主张研究由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而引起的外部行为。他否定遗传的作用,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但他夸大教育和环境的作用,否认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属于典型的社会环境决定论。社会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演变来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图拉。他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它的核心概念是观察学习,强调人可以从环境中直接学习,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认知以及环境三者之间构成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他不仅意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更揭示了人在环境影响下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作用。
(2)对环境教育作用具有否定倾向的流派和观点。主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存在主义认为自我存在没有任何约束,可以处在无的境界中,人可以不顾周围的环境,自由地设计自己,创造自己。道德选择只是人在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下的一种内心的主观抉择,不应该考虑任何外在的条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3)对环境教育作用持折衷性倾向的流派和观点,代表是基督教的境遇伦理学。他认为伦理学应该是在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应当正视伦理学面对的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古今中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得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中,马克思主义坚持人与环境,教育与环境的唯物论,承认环境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坚持唯物辩证法,强调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因此,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有助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作科学深入地探讨。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所有这些成果都为笔者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调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文章主体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部分可创造性、具体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导向性功能、渗透性功能、约束性功能);
第三部分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问题及原因分,主要包括调查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原则、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放),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问题(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社会因素、网络因素、校园因素、家庭因素);
第四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必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策略(优化社会环境、优化网络环境、优化学校环境、优化家庭环境,构建社会、网络、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环境系统);
第五部分结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
/3/3
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探析-开题报告(二)
由
教育资料网
(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相关资料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
:
探究琵琶的重要指法-音乐学-任务书
推荐资料
本专业最新资料
Tags:
西藏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环境
探析
开题
报告
2018-12-05 22:57:33【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