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言 1
一、黄芪抗肿瘤活性成分 2
二、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 2
(一)对体液免疫的作用 2
(二)对 T 细胞的影响 3
(三)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3
(四)影响瘤体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3
(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4
(六)干预肿瘤细胞代谢 4
(七)促进细胞分化 4
三、展 望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 但其作用成分复杂,尤其是复方,具有多种作用成分和通过多种作用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 弄清中药的抗肿瘤作用途径和靶点对加速抗肿瘤中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
近年来有关黄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较多, 但对其抗肿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综述并不多见。 因此, 本文就黄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近况及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一、黄芪抗肿瘤活性成分
黄芪( radix astragalus )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传统的重要益气中药,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益气补中之功效 。 自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 国内外对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 ,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类、三萜皂苷类以及多种黄酮类等。另外还有单糖、氨基酸、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此外,曾报道其含有蛋白质、核黄素、叶酸、维生素P 、尼克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胡萝卜苷、羽扇豆醇、正十六醇及微量元素等。
黄芪多糖( astraglus polysaccharides , APS )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研究较为深入的中药成分之一。实验研究表明 : APS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抗炎症、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等作用,而且对正常动物以及荷瘤、药物等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动物, 均能有效地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 ,应用 2.5 、 5 、 10 、 20mg/kg APS 肌肉注射对小鼠移植性肿瘤 S- 肝癌( Heps )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APS 与 IL-2 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 LAK 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单用 IL-2 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均为31% ,而与 APS 联合应用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可达峰值( P <0.05 ); APS 增强 IL-2/LAK 抗肿瘤作用还表现在分别给予 APS 与 IL-2/LAK ,两者抗 C57BL/6 鼠自发产生的黑色素瘤 B 作用相似, 而联合应用时,可明显延长荷瘤鼠生存期 ( P <0.01) 。黄芪辅助化疗可增强肿瘤抑制,减少不良反应,并可增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
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进展(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