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 国内对黄芪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较为活跃。 目前认为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有多个方面,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直接抑瘤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抗肿瘤血管生成、 影响机体的氨基酸代谢等。 因此,黄芪在抗肿瘤治疗时的应用比较广泛,常为辅助用药。 黄芪抗肿瘤作用主要集中在其含有的多糖类成分, 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一)对体液免疫的作用
据报道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提高小鼠的血清 IgG 含量。临床应用黄芪及黄芪为主的复方治疗观察表明, 可使脾虚患者的 IgG 水平升高, 使慢性肝炎患者 IgG 由治疗前高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 并可使感冒易感者鼻腔分泌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SIgA )含量升高。黄芪水提液可使肝炎患者的总补体和各补体含量升高。除多糖外,蛋白大分子、氨基酸、生物碱类均有促进抗体生成作用。
(二)对 T 细胞的影响
据报道 ,中药黄芪对阻塞性黄疽大鼠血中T 细胞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 建立阻塞性黄疽大鼠模型,腹腔注射黄芪(每日 250mg/kg ) 2 周,测定血中 T 细胞表型 CD3 、 CD4 、 CD8 含量和 IL-2 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表明, 胆总管接扎 3 周后大鼠血中 T 细胞表型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其中 CD4 减少相对明显, IL-2 亦明显下降。腹腔注射黄芪两周可使大鼠 CD3 、 CD4 、 CD8 升高接近正常,纠正 IL-2 产生的受抑状态。
邹品文等 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 APS 对小鼠S180 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且抑瘤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 APS 能够调节 S180 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 荷瘤小鼠外周血液中 T 细胞亚群比例出现异常, 主要表现 CD4 细胞减少, CD8 细胞增多, 而用APS 给药后, CD4 细胞增加, CD8 细胞降低, 可以明显改善 CD4/CD8 细胞的失衡状态,使机体恢复正常的免疫状态, 而且这种改善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APS 能显著改善荷瘤小鼠血清中 IL-2 和 IL-4 的水平。 通过提高荷瘤小鼠自身的免疫能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三)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APS 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改善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张峰等 采用不同浓度的 APS 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结核杆菌,检测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吞噬能力, 试验结果表明 APS 剂量组中的 IFN-γ 和 IL-1β 明显高于对照组, APS 能够提高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吞噬能力;曹丽萍等 用香菇多糖和 APS 作用鲤头肾巨噬细胞 24h 后,两种多糖均能显著增强 IL-1β 的体外诱导表达。作用 96h 后 APS 能显著诱导巨噬细胞的氧爆发活性。 表明 APS 和香菇多糖对离体培养鲤免疫细胞有明显活性作用, 对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许杜鹃等研究表明 APS 可显著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产生 TNF-α , 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影响瘤体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APS 能明显提高小鼠脾脏 RNA 、 DNA 和蛋白质含量。冯涛等 研究表明, APS 对癌性腹水淋巴细胞激活有增效作用; 可增强人外周血单个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 在体内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毒活性。 APS 与 5-Fu 联合使用,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 HepG2 的生长,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药物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 进一步研究发现 APS 和 5-Fu 联合使用,可干扰 HepG2 的细胞周期,使 S 期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并可明显增加肝癌 HepG2 细胞的凋亡率。 同时, Western blot 法检测 caspase3 、 cas-pase9 和 Bcl-2 蛋白的表达, 结果显示, APS 和 5-Fu联合使用, 可明显增加肝癌 HepG2 细胞中 cas-pase3 、 caspase9 的表达, 显著降低抑凋亡蛋白 Bcl-2表达。 故推测, APS 和 5-Fu 联合使用可激活 HepG2细胞内的凋亡系统,降低抑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抑制 HepG2 的生长,最终显著提高 5-Fu 的抗肿瘤作用。
陈光等 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 APS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 APS 具有一定诱发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使 S 期量加大,肿瘤细胞主要停留在G 2 /M 期。 赵莲华等 研究 APS 对人肝癌细胞 Bel-7404 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与顺铂联合作用结果发现,与顺铂联合应用对 Bel-7404 肝癌细胞杀伤作用, 强于 2 种药物单独使用。 APS 处理后的 Bel-7404 细胞出现低于 G 1 期 DNA 含量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将细胞周期阻滞于 G 1 期。
(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发生的调节也是肿瘤生长的重要决定因素。 谷俊朝等 在复制津白二号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基础上,应用 APS 干预,用黄芪后鼠淋巴细胞活性显著提高,肿瘤组织 HSP70 、 VEGF 和 Bcl-2 表达均有显著降低,提示 APS 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 高新平等 用黄芪增免散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 37 例,共 4 周。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食管癌间质微血管损伤现象明显。
(六)干预肿瘤细胞代谢
肿瘤细胞能大量摄取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因此,影响肿瘤细胞对所需氨基酸的摄取,干扰肿瘤细胞代谢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章志翔等 发现氟尿嘧啶联合黄芪可以干扰 3- 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的氨基酸代谢, 减少胃癌组织中谷氨酸含量而抑制肿瘤生长。 肖正明等 研究发现黄芪水提物含抑癌活性物质, 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增殖和降低线粒体代谢活性。
(七)促进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同源细胞逐渐发育为具备稳定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的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恶性肿瘤细胞往往和胚胎组织一样,呈现旺盛的增殖能力,常常呈现未分化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分化异常在恶性肿瘤发病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人们设想诱导低分化的肿瘤细胞成为成熟细胞,从而来治疗肿瘤。 徐萃华等 报道黄芪煎剂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促进 RNA 合成作用, 由此也证明中药补气药能促进肝细胞 RNA 合成, 这对肝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生肝的模型上来观察黄芪皂苷甲的作用, 结果表明黄芪皂苷甲能使再生肝的 DNA 含量明显增加, 加速肝细胞的分化增殖。
三、展 望
现代肿瘤生物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三大常规治疗之后的第 4 种肿瘤治疗模式。目前在抗癌效应细胞、细胞因子、 抗癌抗体和瘤苗及基因治疗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进展, 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和临床疗效。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是多种有效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揭示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肿瘤机制对中药抗肿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主要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得到活性物质,结合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 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 对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并对中药抗肿瘤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中药抗肿瘤作用日益被肯定,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药抗肿瘤具有多靶点、多效应、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等优点。如何合理利用中药抗肿瘤的这些优势开发出特色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中医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17(17):1482-1485.
[2]袁红霞,陈艳春.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4(5):397-400.
[3]李勤,刘宏.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4,10(10):633-635.
[4]段亚丽,谢梅冬.黄芪化学成分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研究现状[J].中国兽药杂志,2015,39(3):35.
[5]温燕梅.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28(6):879-883.
[7]杨金泉,何海波.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3(2):148-150.
[8]刘莎,符州.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28(4):203-206.
[9]孔令梅.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39(1):73-74.
[10]李庆.黄芪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3(11):128-129.
[11]代二庆,张明华,赵占考,等.中药调控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8,17(11):10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