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症药的治疗及药学监护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
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阿尔茨海默症用药及监护情况。
结果:了解阿尔茨海默症的分类,做到合理用药。
结论:加强阿尔茨海默症药治疗的药学监护力度促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药学监护,合理用药。
一.序论
1.中心论题:阿尔茨海默患者的药学监护。
2.写作意图:对阿茨海默患者的考察,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提出有效的药学监护方法,最直接的意义是:运用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来思考实际问题。
二。本论
(一).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药学监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截至2011 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 亿,占总人口的13.7%。根据国际惯例,上述比例达到10% 以上,即意味着跨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等问题将更加突出。老年痴呆则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
(二).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三)、阿尔茨海默症药学监护
用药前监护
1、审核医嘱
2、全面评估
3、全面检查
用药中监护
1、按时按规律用药
2、合并症患者的用药监护
3、及时应对不良反应
出院前的药学监护
1.用药教育
2.药学随访
三、小结
1。概述当前病症的信息化程度和我们的任务所在。
2。呼应开头的序言。
参考文献:
[1]田敏.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3,19(4):148.[2]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
2003,15(7):58.
[2]管姝轶,曲丽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J].中国社区医师,2004,20(20):10-11.
[3]洪震.我国近年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 11(4):195-197.
[4]秦继英.老年痴呆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情感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7,33(3):181
[5]王清华,张振馨,许贤豪,等. 卡巴拉汀治疗轻重度及不同缺血指数阿尔海默茨病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1) :44-47
[6]林盛.阿尔茨海默病68例药物治疗效果及发病机制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33):296
[7]李永坤,朱远贵,陈晓春.M1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1):259-262.
阿尔茨海默患者的药学监护
(正文)
大家都知道,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截至2011 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 亿,占总人口的13.7%。老年痴呆则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要问题之一。也许你很少注意街边的寻人广告很多是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头像,他们中很多人一旦外出就难以寻找到回家的旅途。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对这些患者的药学监护主要是要对症治疗。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
在出现早期和显著的情景记忆障碍,包括以下特征:1.患者或知情者诉有超过6个月的缓慢进行性记忆减退。2.测试发现有严重的情景记忆损害的客观证据:主要为回忆受损,通过暗示或再认测试不能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3.在AD发病或AD进展时,情景记忆损害可与其他认知功能改变独立或相关。支持性特征。颞中回萎缩使用视觉评分进行定性评定(参照特定人群的年龄常模),或对感兴趣区进行定量体积测定(参照特定人群的年龄常模),磁共振显示海马、内嗅皮质、杏仁核体积缩小。异常的脑脊液生物标记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浓度降低,总Tau蛋白浓度升高,或磷酸化Tau蛋白浓度升高,或此三者的组合。将来发现并经验证的生物标记。PET功能神经影像的特异性成像双侧颞、顶叶葡萄糖代谢率减低。其他经验证的配体,包括匹兹堡复合物B或1-{6-[(2-18F-氟乙基)-甲氨基]-2-萘基}-亚乙基丙二氰(18F-FDDNP)。直系亲属中有明确的AD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排除标准:病史:突然发病;早期出现下列症状:步态障碍,癫痫发作,行为改变。临床表现:局灶性神经表现,包括轻偏瘫,感觉缺失,视野缺损;早期锥体外系症状。其他内科疾病,严重到足以引起记忆和相关症状:非AD痴呆、严重抑郁、脑血管病、中毒和代谢异常,这些还需要特殊检查。与感染性或血管性损伤相一致的颞中回MRI的FLAIR或T2信号异常。确诊AD的标准:如果有以下表现,即可确诊AD:既有临床又有组织病理(脑活检或尸检)的证据,与NIA-Reagan要求的AD尸检确诊标准一致。两方面的标准必须同时满足。既有临床又有遗传学(1号、14号或21号染色体的突变)的AD诊断证据;两方面的标准必须同时满足。
在患者用药期间 :如有焦虑、激越、失眠症状,可考虑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劳拉西泮(罗拉)和三唑仑(海乐神)。剂量应小且不宜长期应用。警惕过度镇静、嗜睡、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增加白天活动有时比服安眠药更有效。同时应及时处理其他可诱发或加剧病人焦虑和失眠的躯体病,如感染、外伤、尿潴留、便秘等。 AD病人中约20%~50%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较轻且历时短暂者,应先予劝导、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环境改善即可缓解。必要时可加用抗抑郁药。任何药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阿尔茨海默病这一类的药物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比如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在早期吃药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胃肠道的恶心、呕吐症状,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用药物过了一两个礼拜以后,其不良反应就会比较少了,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调节药物的剂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平时还要注意:主动接触患者,了解,给于生活上照顾,多用言语行为表情鼓励疏导患者。尽量不使用铝制的炊具和餐具,因为铝元素过高容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智力下降,进而导致痴呆。要注意平日的饮食,吃饭六七分饱即可,少吃高糖,高盐分,高脂肪等食物,多吃含有维生素B和胆碱的食物,如有豆类,蛋类等含有胆碱的食物,含有维生素B的食物有贝类,海带,动物肝肾等。戒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如常常熬夜,喜欢抽烟喝酒等等。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要注意大小便,定时翻身擦背,防止压疮发生。对兴奋不安患者,应有家属陪护,以免发生意外。注意患者的饮食起居,不能进食或进食困难者给予协助或鼻饲,加强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记忆力的训练。还要定期把老人推出去晒晒太阳。
对于各个阶段阿尔海默症患者的病情药学监护都有差异,每个阶段都要对应不同的药物和监护方法以及正确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要知道老人的需求是什么,才能正确的进行正确的关怀,护理与照料,最终使得每位老人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