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用药品种少
尽管许多药品已经广泛用于儿童,但是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对儿童的一些病症,相应的服药剂量等用药信息缺乏有针对性的和可供查询的^^文档。长期以来,儿童用药大都以成年人药品替代,主要是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与成人的比例来进行计算,凭经验用药[3]。儿童也被排除在药理实验之外,往往是以成年人实验得出的数据推导出儿童的用药剂量。这远不能满足临床对儿童用药特殊性的需要。
(二)儿童用药规格少、剂型少
由于儿科制剂批量小、成本高、利润低,从而影响了厂家与经营者的积极性,故生产儿童用药的专业厂家寥寥无几。儿童用药大多数以成年人药品来替代,减量给药[4]。这样给药难以掌握药物的剂量,致使用药不足或过量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良反应严重,甚至发生药物中毒致死。由于缺乏适合儿童的剂型,在给儿童用药时,往往会出现"半粒""半片"的现象,这样会破坏药物的剂型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效应,达不到治疗目的。儿童用药规格少、剂型严重不足而且多数儿童药物口感不佳,儿童服用时有一定困难。近年来虽然由于儿童药品市场的不断开发,儿童口服制剂已经有所增加,但针剂和注射剂中几乎没有儿童剂型。
(三)药品说明书不规范
目前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的说明[5]。一些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的用法、用量大都是"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等字样描述,过于简单。
(四)不合理用药
1,抗菌药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严重,其中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最突出,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儿科疾病特点,儿科疾病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由于患儿抵抗力低,疾病变化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较普遍。在门诊耐药性监测难以开展;住院患者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同样存在。
2, 过度使用静脉输液。临床上某些医师由于片面追求治疗速度和经济效益,未严格掌握输液适应证,存在滥用静脉输液现象,部分医生对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不伴脱水或仅轻度脱水的患儿使用静脉输液;也有家长主动要求静脉输液治疗,认为输液好得快,医生为避免纠纷多数“迎合”家长的要求。殊不知儿童输液带来的危害如发热反应、微粒带来的危害(静脉炎、血管栓塞、肉芽肿、变态反应、热原样反应等)、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易引起不良反应、葡萄糖和水电解质输入过多的影响等[6]。
(五) Unlicensed或off-label用药
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剂和儿童临床试验困难,临床上还有大量的儿童在接受没有经过许可的(unlicensed)药物、或是药品说明书标识以外的(of-labe1)的用药,而且这一现象在全世界都很普遍[7]。凡是unlicensed或是off-label的用药,都还没有足够的临床^^文档来证实其用药的安全性,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问题,如药物不良反应、给药错误、医疗纠纷等。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儿童用药^^文档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强调Unlicensed和Off-label这一概念不是暗示对目前的这种实践不赞成或者认为不合适。平衡现实^^文档缺乏和疾病又需即时诊治的矛盾是现今医疗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六)儿科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临床试验的局限性,许多新药在临床试验阶段未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出现,特别是某些儿童特有的不良反应,由于信息缺乏,加之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以及儿童自身对不良反应不能主观表达,容易被忽视或误判而引起伤害,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并且目前缺乏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
(七)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职业素养
医务工作者的药物相关知识匮乏,有的医生受市场经济盒社会环境影响,学习积极性差,学术意识淡化,新的医药知识缺乏,导致药物误用滥用。
三.医院合理儿童用药建议及对策
(一)增强医务工作者的素质
医院在加强职工培训方面要利用不同形式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儿科的药事管理小组成员强化儿童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儿童药物合理使用讲座及各科临床医师与药学人员沟通交流会,探讨儿童合理用药问题。
(二)完善合理用药制度,严格执行儿童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做到药事管理有章可循,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科室执行,使全体人员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重视合理用药,按章办事。
(三)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体系
利用现有药物资源,如儿科药和可能会用于儿童的上市后药品,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该系统应依托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通过安全性、有效性、服用剂量等评价,拓展儿童用药范围,使更多上市药品适用于儿童人群。严格执行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对各药品使用前三位临床医师的处方和病历做重点抽查、分析和考评。把该项制度列入行风每月考核内容之一。
(四)规范药事管理流程,健全医院儿童合理用药监督管理组织
根据医院管理相关规定,医院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审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讨论用药品种和拟定申请采购的新药的各类信息,特别是儿童类药品信息。定期通报医院儿童药物使用情况。将合理用药纳入医院考核体系。
(五)控制儿科药品费用比例,遏制儿童药品不合理消耗
结合儿科临床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室药品消耗比例,对超标个人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对严重超标,典型不合理用药的个案进行全院公示,通报批评。
四.结语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的确值得大家的关注,为了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必须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来完善儿童用药方面的漏洞。儿童的合理用药问题,需要各界的帮助。建议药品生产商应生产更符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儿童主用剂型及剂量,此外在儿童用药用量上的更进一步的研究进而更明确每个药物儿童的用量、用法及其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医院医生、药师、护士们在儿科技术方面的进一步提高,最后是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方面的多了解,谨慎儿童的用药事项从而使儿童用药问题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 马小玲.不同发育阶段儿童的用药特点[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7):550.
[2] 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
[3] 聂星湖,许树梧.当前儿科用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J].儿科药学杂志,1997,3(1):42.
[4] 董颖.对我国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09,6(7):401-4|D3
[5] Wilson JT.Pragmatic assessment of medicines available for young children and pregnant or breast-women[M].Basic and The raueptic Aspects of PefinatM Pharmacology.New York:Raven Press,1975:411.
[6] 鲍仕慧,朱光辉,郑映.儿童输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药导报,2007,26(4):445-46.
[7] PANDOLFINI C,BONATI M.A literature review on off-label drug use in children[J].Eur J Pediatr,2005,164(9):552-558.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的思考(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