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摘 要:
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所有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美好愿望。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
幼儿园安全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心里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认真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所谓幼儿园事故,一般是指入园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在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治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发生 的人身伤害,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幼儿园事故发生的范围、种类是极其复杂 的,有的与幼儿设备、设施有关;有的与教职工的保育、教育有关。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幼儿游戏时受伤。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师在现场,幼儿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幼儿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的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师如没有尽自己职业“谨慎”的义务,就很难证实自己是没有过错的。
二、因教学设施原因引起。 如滑梯、攀登架、蹦蹦床、秋千、翘翘板等大型的玩具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幼儿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幼儿园如未及时更换已经陈旧老化的器械,形成事故隐患,而教师又未尽注重义务,就很轻易发生事故。
三、接送和门卫制度不完善。首先从值班老师的角度看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值班老师在接送时的准确性和责任标准, 如:疾病,身体状况,心情等等,值班老师可能因为某些情况(病假,事假)而不能上课,则可能会由另一个不熟悉这个班的老师替课,那么幼儿的安全性降到很低。其次接送人也存在很多客观的误差和漏洞:譬如当幼儿的接送人比较多的情况下,会增加值班老师的确认难度;当幼儿的接送人因为某些原因(病假,事假,)而经常更换接送人,同样会增加值班老师的确认难度。另外,接送制度不完善还有可能造成幼儿走失。幼儿走失说明幼儿园治理的失误,教师未尽看管之职,所以幼儿离校必须经过教师的同意,或者幼儿家长的答应方可。而门卫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不法人员侵入,造成严重后果。
四、幼儿园组织校外活动引发的事故。外出活动,假如组织不够严密,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偶发事件将会不期而遇。
五、幼儿自身原因所致。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种机能水平较低,在发生的事故中,很多因为身体的状况而产生的,如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车 祸等。瑞典和日本的有关研究表明:幼儿面对迎面而来的汽车经常不知道躲闪,过马路只注重一个方向的车辆而不顾另外一个方向,对汽车车速的快慢缺乏正确的判定力,误认为噪音小的汽车没有危险,等等。 由此可见出幼儿是轻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群体。此外,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 “知识 ”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据有关调查发现,在3~6岁幼儿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不知道躲避风险。
六、监护人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许多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相对而言,教师较好),根本想不到孩子会发生意外。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缺乏防止幼儿意外伤害的意识和知识。例如,1999年6月,北京一名5岁半的幼儿下午从幼儿园回家后,在家里哭闹,家长为了哄他,逗他开心,将一粒日本豆塞进他嘴里,结 果日本豆误入气管,家长迅速将孩子送往四周的医院,但孩子因窒息已死亡。又如,1998年6月的一天中午,江苏某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等待着吃午饭,保育员 将刚烧好的饭菜从食堂拿到教室,随手将盛满热汤的铝桶放在教室进门处,桶上没有加盖,两位老师给小朋友们分饭菜时,在汤桶边与小朋友一起排队领饭菜的某某 忽然被身后的小朋友碰撞了一下,跌进滚烫的汤桶里,造成深度烫伤。正是由于幼儿事故的原因复杂,在责任判定的准确度上矛盾很大,所以出现了幼儿事故后,就幼儿园、幼儿家长之间各应承担哪些责任存在困扰。
根据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安全工作应做到几点: 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前提 1.1 加强教职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保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教职员工的重要职责,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幼儿安全的守护者。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是幼儿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园长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转变教师观念,教育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幼儿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大安全工作教育力度,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教师正确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创设安全、和谐、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精神环境,使幼儿得到身体及心理上的安全。 1.2 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已。”我们将幼儿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将安全教育活动融入幼儿游戏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 (1)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每学期我们都将安全教育有计划地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在教育教学中完成安全教育任务,教师通过安全图片、看图说话、诗歌、故事等,使每个幼儿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说说、涂涂、画画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实践证明,它是幼儿安全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基本手段。 (2)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游戏中。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自救及逃离躲避危险的技能,还可组织幼儿通过游戏学习了解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等。 (3)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并让幼儿在生活中参与安全管理,让幼儿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监督中受益匪浅,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