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如今的学前教育受到了家长和社会日益增多的关注与重视。家长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身体、心理和智力全方面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很多家长和幼儿园将目标投向幼儿的智力开发上。应时代的需求,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中的艺术教育已经成为教师开发学前儿童多元智力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包括舞蹈、音乐、美术等,其中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我国的幼儿园中都开设了美术课程,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美术教育对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作用,有的甚至会出现抑制幼儿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的反作用。以下是我对培养学前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室内布置也就是环境创设,教师在环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参考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环境创设不光要考虑到认知方面的培养,更要考虑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不光要阅读区,还要设置更多欧取得区角,比如表演区、绘画区、手工区等等。美术教育也就是艺术方面的教育,因此环境创设方面可以有充满艺术性,或者包含一些艺术的因素,比如将一些工艺品、幼儿的美术作品加入到环境创设中去,这对于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有一些启发,也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其次,环境创设要以幼儿为主,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来选择环境创设的材料和布置格局,多采纳幼儿的建议,以幼儿的健康安全为基础,整体风格要温馨,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会比较轻松、自然。环境创设也可以尽可能的让幼儿参与,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这样能增加幼儿的想象空间,能够为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然环境很少有幼儿园具备,因为很多幼儿园的经济条件不足,是院所的面积较小。那么对于与不同情况的幼儿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案来为幼儿提供合适的自然环境。对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建设或承包一片自然区域。而对于条件较为局限的幼儿园,可以以一周或者多少天为周期,带孩子们去附近的或者自然景区进行写生、观赏,当然,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和教师一定要组织好幼儿的秩序,以确保幼儿的安全为基础。不论哪种条件,教师都可以在自然环境中为幼儿介绍各种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这样能够增长幼儿的见识,为幼儿的想象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也可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许多自然材料,比如树叶、落花、树枝、小石子等。
心理环境在幼儿园环境中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在一个好的心理环境中才可以有好的学习、发展状态。因此,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心理环境很重要的。
二、完善课程设置,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在大多数幼儿园中,都会开设绘画课和手工课,很多幼儿园忽略了艺术欣赏活动。我认为幼儿园在美术课程设置上可以再丰富些,在多样化些。丰富的活动内容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还能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多种潜能。也可以将多种活动进行结合,比如将粘土与折纸进行结合,可以创作出更多的作品,这对于幼儿的想象力有了一个好的引导,幼儿可以根据这种思路想象出更多的结合,这对于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途径。课程设置的越完善,就能在活动中迸发更多的创意和可能,就能更有效的培养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幼儿院可以丰富和完善美术课程设置,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三、提供丰富的美术教学材料
美术活动中材料需要更加丰富,丰富的材料能提供给幼儿更多创作的空间。在绘画材料中,现在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具备很基本的绘画工具:水彩笔、彩铅、蜡笔。还有些幼儿园会有儿童颜料和画笔。我认为幼儿园可以都配备些儿童颜料和画笔,使用颜料可以有更多种绘画类型和方式,给幼儿更多的发挥空间,比如,可以用画笔绘画涂色,也可以手指或手掌进行涂鸦,这样更加有创意,突破了幼儿对绘画的原始理解,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使用安全的儿童颜料也不用害怕幼儿被学物质所伤害。手工材料就更加的丰富了,有粘土、各种材质的彩纸、剪刀、彩绳等等各种材料,各个幼儿园的手工材料也不尽相同。因为手工材料包含的实在太多,将所有的材料都具备并不现实,也没必要,只需要将像粘土、橡皮泥、彩纸等比较好塑形的,有更多操作空间的材料和一些辅助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备齐就好。丰富的美术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美术材料,比如易拉罐、塑料瓶、一次性餐盒和纸杯等废旧物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合理的用这些废旧用品,进行废物改造。可以借鉴网络上的废物改造的例子,教师进行模仿,或者有能力的还能创新,为幼儿作出示范。回收利用这些废旧材料,既可以让幼儿有节约资源的意识和习惯,也可以提供给幼儿更丰富的材料、更多的思路进行创作,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引导式教学启发儿童的发散思维能力
丰富的活动形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制定活动教案的时候要先根据本班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活动环节的设计。幼儿园与家长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决定活动进行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园需要对家长作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幼儿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说明,让家长也认识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好处,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保证美术教育活动顺利的进行。
教师在活动中是必须给幼儿做示范的,但示范的时候不一定能够非要一步一步的为幼儿讲解,让幼儿模仿。可以自己先为幼儿展示自己的制作过程与最终作品,给幼儿提供一个思路,留给幼儿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幼儿从这个思路出发,自己想出多的创意,去创作更多的可能。也可以自己提出一个主题或思路,让幼儿自主想象。在幼儿进行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幼儿有困难和疑问的时候进行适时的参与指导,但不能因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幼儿而影响幼儿发散思维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是要有引导的,而不是一味的教导。对于绘画活动,教师可以规定一个主题,让幼儿自主选择绘画工具和绘画方式进行自由发挥,或者是教师描述出一个画面,让幼儿自己想象出画面的布局、色彩,适当的引导能使幼儿的思维模式更容易扩散。对于手工活动,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作品,让幼儿知道那些材料的性质以后,了解如何正确的运用,然后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阐述自己对所欣赏的艺术作品的理解,若幼儿没有思路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者提示,启发幼儿的思路。在活动中要经常在合适的时间对幼儿进行鼓励。对于幼儿新奇美术的创造行为,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赞赏,能加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对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五、合理评价幼儿作品
教师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教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合理,要平等对待每个幼儿。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意言辞得当,不能采用过激的,带有辱骂性质的言语,以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创作热情。表扬夸奖的话也不能太过夸张,避免幼儿产生膨胀、骄傲的心理。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前要先了解幼儿创作作品时的想法,然后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建议,不能以大人的标准和审美来衡量和评价幼儿的作品。不能忽视每一个幼儿,对待幼儿要一视同仁,鼓励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积极地进行想象,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幼儿之间的互评也就是将一个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其他幼儿进行评论,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最后再让身为创作者的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和作品的寓意。有些幼儿会将平时不愿说出的想法和心情表达在美术作品中,这也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从而能设计出更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在此环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教师可以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发言,指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幼儿之间的互评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是有推进作用的。幼儿之间的互评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这不仅是对此作品的作者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其他幼儿进行发散思维表现的一个途径。幼儿之间的互评还能通过交流促进幼儿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