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以3到6岁儿童为主要对象,强调儿童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训练,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语言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的特点具有主动性,个体性,综合性和渐进性。它能促进学前儿童认知,社会性和语言的发展。
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1.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具有主动性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不会不加选择的模仿环境中各种语言范型,他们只会选择其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模仿和练习;其次,儿童不是简单的复制成人语言,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模仿,成为独特的儿童化语言,这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建构的过程;最后,儿童的言行也会对成人的言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交流时成人必须要考虑儿童的语言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言行,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在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儿童会主动搜寻适宜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他们会有意识的向成人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具有个体性。
学前儿童模仿成人的语言具有个体性,每个儿童的选择和创造都是独特的,这体现出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个体性。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是独特的,因此儿童所获得的语言经验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儿童的语言基础是不同的,即使给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同样的语言范型,模仿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可以从儿童的口头禅,习惯性的语调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儿童的语言个性。
学前儿童对语言表达内容的兴趣也充满个性的特点。因为儿童喜欢谈论的主题往往以兴趣为转移,而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的儿童喜欢各种各样的汽车,他会积极主动的搜集各种有关车的词汇,这时成人会发现儿童居然能说出车的不同品牌,功能,甚至远远超过成人;有的儿童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同样会去主动学习有关动物的词汇。
此外,学前儿童在语言学习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方面都极具个体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儿童语言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儿童独特的语言发展水平。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具有综合性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是将语音和语义结合起来的,及在模仿成人发音时,必须要明白语音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所反映出的事物的特征,表达的情绪情感等。因此,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比如,儿童必须要认识了解玩具的各种特征时,才能真正理解玩具。
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可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类教育活动学习大量的语言范型,且能够获得丰富的练习机会。比如,在社会教育中儿童运用语言与人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人际交往的规则;在音乐教育中,儿童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等。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与其他领域如健康,社会,科学,健康,艺术等联合在一起的。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具有渐进性
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语音,词汇,句式,语用能力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完善的过程。学前儿童常常会出现发音不准及语法错误的问题,这就是他们没有完全掌握语音,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因此,家长和教师在于儿童进行交流时应该照顾儿童的年龄特点,如多用短句,多做描述,语速放慢,语调清晰,语气亲切。清切的鼓励和耐心的解释往往能较好的提高幼儿交谈的积极性。教师应多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言语范例,比如多向儿童介绍各种文学作品,从而丰富儿童的语言经验。教师对语言教育的效果不要立竿见影,儿童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练习,同时,教师应尊重儿童的兴趣,从儿童感兴趣的语言内容下手,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1.0到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
喃语阶段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咿呀学语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能自言自语的发出各种声音,但并不代表有什么实际意义,但这阶段婴儿已能理解成人的一些面部表情和语调,能够对成人的某些手势和简单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映,例如;成人大声呵斥,婴儿就会嚎啕大哭。成人对他微笑,孩子会对这个微笑做出积极反应。
2.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次句举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说出的句子由一个单词构成,随不同的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例如;我要吃苹果给你吃苹果好不好等等。单词句阶段通常延续半年时间。
3.大约1岁半左右进入双词句阶段
双词句又称电报句。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在这个时期,婴儿学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认识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烈,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幼儿说话,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父母对孩子的表现要积极应答,在宝宝说出词的时候可以拿着相应的东西并给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刺激宝宝的语言中枢。
4.大约在2岁半以后进入实词句阶段
实词句只用实词不用虚词,字数可以超过两个。例如;妈妈打,妈妈抱等等。
5.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语言的习得过程已基本完成。能够正确的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语言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会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比如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强的语言;反过来,语言的掌握又能推动认知水平的达到提高,因为语言作为一种抽象的工具,能帮助幼儿间接的概括的认识事物,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2.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掌握语言,能帮助幼儿更顺畅的与人交流。首先,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需要,可以使成人或者同伴及时注意并了解自己;其次,通过理解语言,幼儿也能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要求,帮助自己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行,主动适应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要求。
3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随着幼儿语言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也会不断的增强。心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各种语言练习,学习更多的语言技巧,特别是听说能力即口语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以听说为主的口语能力是读与写的基础,即是为幼儿正式全面系统的学习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以3到6岁儿童为对象,强调幼儿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训练,它具有主动性,个体性,综合性,渐进性的特点,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语言教育的作用,以更好的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