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态度、倾向、风格、习惯等。学习品质是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好的学习品质能够帮助幼儿在未来的而发展中更具有方法性,更能够轻松的适应学习生活,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学校形成了两方合力的教育局面,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本人对此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家长对幼儿学习品质概念的深化
从以上访谈中我们得出家长对幼儿学习品质概念的理解当中最大的问题是对幼儿“学习品质”与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划等号,这显然是极其片面的。这种理解会导致家长一位的去提升幼儿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培养幼儿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知识技能”是不等同于“能力”的,在现实情况下,家长们乐此不疲的让幼儿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目的是让幼儿获得这些能看得见的知识或技能,却往往忽视了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在家长们的观念中,培养了这些知识技能就相当于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品质,显然这种观念是短视而有害的,幼儿会失去对学知识技能的渴求,也会限制了幼儿的想象与发散思维。在《指南》中,就没有具体的目标体现关于培养幼儿加减乘除的能力,也没有关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技巧和舞蹈技巧的相关文字。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欣赏”“鼓励”“引导”这样的字眼,是让我们去重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态度以及培养良好的幼儿行为倾向。家长们往往去追求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幼儿内在的学习品质培养,。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幼儿“学习品质”的概念,只有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下,家长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好幼儿的学习品质。
二、提高幼儿园、大众媒体对幼儿学习品质的普及。
首先,幼儿园可以请一些学前教育专家来进行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宣讲,请家长和教师一同学习和探讨,让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其次,幼儿园在组织家长半日入园的活动中,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学和生活当中,在幼儿吃饭、睡觉、洗手等这些日常行为中来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感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需要,并且鼓励家长适时地加入到幼儿的活动当中,从中了解幼儿,得到一些启示,引发家长的思考。第三点,幼儿园要开设有关幼儿学习品质的“家长专栏”,介绍幼儿学习品质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写一些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在游戏当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发家长的思考。最后,教师关于儿童学习品质的谈话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无论谈话发生在家长接送孩子时,还是在例行的家长会上,或是在家长开放日与家庭的互动谈话中,这些互动交流都能帮助家长对幼儿学习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科学。
三、培养家长多元化、多角度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能力
幼儿学习品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首先,家长要敏锐的观察到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去发现一些问题。关注幼儿周围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背景,并从这些方面入手,并结合幼儿本身的性格、气质来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首先,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气质,这些气质特征包括儿童面对新事物的迁移能力、退缩程度、适应能力、抗挫能力、坚持性和注意力等。这些幼儿表现出的先天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未来学习品质的发展。其次,不同的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比如说,访谈中的一个孩子小明从小对新事物表现出一种非常谨慎、战战兢兢的品质,家长要正确认识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性,不能总是横向比较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要长们要多从多个行为态度方面来评价幼儿,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量化幼儿学习品质,也不能在不了解幼儿本身的基础上去引用相同的培养方法,要始终保持以幼儿为主体,家长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意识到幼儿某方面的不足时,要结合幼儿实际发展的情况和幼儿的气质给予合适的培养方法。我们需要做的是发扬幼儿的长处弥补幼儿的短处,结合实际情况来有效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四、提升家长家庭教育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观念
从家庭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将学习品质纳入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首先,家长应该要敏锐的观察到幼儿学习品质在生活中的表现,并且能采取有效的培养方法,促进幼儿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其次,父母的行为方式和家庭的氛围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孩子,家长首先自身要主动积极的面对任务,发展自身良好的学习品质,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克服困难,在活动后与孩子一起反思,这些都给予了孩子榜样的力量。并且,家庭应该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陪伴幼儿去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和有益于学习的活动,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目的,与孩子进行和谐、有爱的交流。父母要积极的参加孩子的教育活动,多工作之余多去陪伴孩子。游戏也是幼儿家庭活动的一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些游戏能激发幼儿建构、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兴趣,,适时地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多多开展亲子游戏,幼儿从中能获得一些良好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致和学习的积极性。家长也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儿童有一个温暖、有爱的情感氛围,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家长与幼儿的积极交流与沟通,发挥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五、通过家园合作有效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首先,家长和幼儿园要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这种积极的家园关系可以有效地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我们首先应该强调,教师与家长应该是“相互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以相互尊重和交流教育理念为特征。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教师能对幼儿的行为认知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家长也能从中获取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和一些培养的建议,这样可以发挥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家园一致性。
幼儿主要是在幼儿园和家庭当中活动和生活,所以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需要靠家长和幼儿园一起努力来实现,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不能忽视。在这种友好、和谐的家庭关系中,教师与儿童、家长与儿童、教师与家长要发挥三方合作的互动关系,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发展学习品质。每个家长每时每刻都关注着自己的孩子,但教师在幼儿园关注的是整体,对幼儿的集体认知更强,有时候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孩子,忽略了他们的差异性和针对性,相对于教师来说,家长就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这时就要发挥好家长对教师关于孩子在家学习品质发展的反馈力量。在幼儿园,教师受到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育儿知识的培训,也包括关于学习品质相关的知识,而且幼儿的一日生活大多是在幼儿园度过,所以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毋庸置疑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不同的家长在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职业上都存在着差异,他们根据以往的教育经历和生活体验来认知幼儿学习品质,并且有着不同关注度和培养方法,而这些是缺乏专业性和理性知识的。这时就需要幼儿园在多种形式的家园合作当中向幼儿家长传授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