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给予幼儿教师以语言艺术基本理论的指导,使幼儿教师掌握有关语言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完善其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其语言素养及其语言表达及运用的能力,从而循环往复的完善有关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的相关理论,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依据.。对于师幼交往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规范、清晰、准确是教师基本的语言素养
准确性。教师语言的准确性要求教师要用词简明恰当,语句严谨,用语要适度、有分寸。不恰当的语言会给人带来误会,使倾听者产生歧义,导致沟通不当,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幼儿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因此,幼儿教师更应该注意其语言的使用。
规范性。教师语言的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学前阶段的幼儿,无论是对语言的认识、理解还是对语言的表达、使用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时候,若是教师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从小培养幼儿说普通话的习惯,那么对于幼儿无论是近期对于语言的掌握、理解还是从长远看对语言的灵活使用都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对自己要求不够严谨,常常使用方言或其他讽刺性语言等等不良语言形式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对于幼儿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其语言能力的停滞,还有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简洁、通俗、生动是教师语言的灵魂
简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往往需要在10-30分钟内完成一整个课堂教学,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好课程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以及准备所要用到的材料,预计课程进行中会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等等,但这
是每位教师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到并且可以做好的,而更为重要的准备则是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语言则是贯穿着一切的纽带,就我个人认为,没有好的语言功力是无法出色完成一堂优秀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课程的,在幼儿园,由于时间的限制、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因素,教师必须把握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本堂课想要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语言简洁,表达清晰,尽量避免类似于“嗯嗯”“呵呵”“这个”“那个”之类的由于教师语言缺乏、思路不清晰而导致的不必要停顿的出现,用简洁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幼儿呈现出最完美的课堂以及传授最有用的知识;
再者,教学活动以外的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比如:学期中一次上课结束后,有位老师让小朋友去完成当天的晴雨表,他是这样说的:“XX,麻烦你去老师桌子上拿一个水彩笔,然后把我们的晴雨表补充完整吧。”这句话乍一看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是前提是那时候已经不是刚刚开学,幼儿也已经有了画晴雨表的经验,那么,多余的话反而会使幼儿感觉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而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若教师这样说:“XX,麻烦你完成一下我们的晴雨表。”语言简洁明了,幼儿所需要接受的信息明确,且会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信赖与肯定。有时候,少说话,说好话也不失为一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与途径。
通俗性。教师口语表达的目的就是使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在与教师的交往中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既合乎语言规范,又说的明白,通俗易懂,使幼儿不仅仅停留在听教师讲话,而是达到能听懂能理解老师讲的话的内涵的程度。幼儿教师应该注意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的语言应尽量的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周围的环境以及事物,用幼儿熟悉的语言如格言、谚语、成语等来传递晦涩难懂的活动内容,教师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的优秀的语言运用能力往往会打动、吸引幼儿,使幼儿产生兴趣,提高师幼交往的质量。
生动性。语言的生动性是使语言充满元气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幼儿具有对具体映像的存储不足,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局限性,思维等方面还未发育成熟等年龄特点,因此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中语言的运用应该尽可能的贴近幼儿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尽量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易于理解。要使语言具体形象,描述事物栩栩如生,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同时,语言应具有一定的节奏性,运用必要的停顿;语调也应做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避免平铺直叙,毫无波澜;同时融入情感,融入诙谐的成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利用教师情感的投入,培养幼儿移情的能力。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语言要有生动性但不能过于冗长,若过于冗长,则会导致幼儿兴趣的缺失,与目标背道而驰。
三、示范性、人性化、艺术化是教师语言的专业特色
示范性。学前期儿童最大的特点是爱模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动画片里的人物、路上看到的叔叔阿姨、幼儿园老师甚至凑巧看到的小猫小狗都是他们进行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幼儿身边的年长者都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止幼儿在某个大人们都没有在意的瞬间学会一些大人无意识的错误表达方法及表达形式。而作为与幼儿朝夕相处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其言行举止、谈吐方式的恰当与否更显得极为重要。教师是一个具有示范性的职业,教师自古以来都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是集知识、文明、礼仪等于一身的人,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应时时保持良好的教养、谦虚的态度、温和的神情、柔和的语气等等,作为幼儿教师,更是应该如此。一个拥有着高水平表达技巧的教师,必然会给幼儿以积极正面的影响,试想,若一名幼儿教师整天脏话连篇,那么在其影响下的幼儿会是一个谦逊有礼、尊重他人的人吗?
我记得在我的实习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开学不久的某天下午,老师在带全班小朋友进行一个语言活动,其中有个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其他小朋友跟着老师练习儿歌的时候他总是不开口,老师观察了他很久,终于忍无可忍,说:“你是不是傻啊?你哑巴了?不会说话呀?”暂且不给这名教师以某种定义,单独从她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分析,她不仅严重的伤害了这名小朋友的情感和自尊心,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而且给教室里其他的小朋友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之后的几天,我有继续观察这名幼儿以及他周围小朋友对于他的态度,我不得不承认,个别小朋友私底下会叫他小哑巴,也许教师只是一时在气头上才说出了那样的话,但是留给幼儿的却是心理上的伤害和会产生不良行为的示范。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不可受情绪左右,一时意气行事,要知道,幼儿接受事物的能力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敏锐、灵活、快速。
人性化。人性化在幼儿园中表现为认可幼儿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以幼儿为本的态度、思想;在师幼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即是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地位;表现在语言中,则是指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尊重幼儿的合理意愿,照顾幼儿的情绪,不能无端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给予幼儿以合理的自由,充分的肯定,让他们感受自己的独特性以及有用性。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不能剥夺幼儿表达自我意愿、看法的权利,而是应该认真倾听,多加肯定,适时给予指导,让幼儿畅所欲言,然后纠正幼儿出现的不恰当
词汇或者表达方式,给予其以正确合理的建议。人性化的语言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爱及呵护,对于幼儿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