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最求也就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营养补充方面也就越来越重视。而且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体机能发育迅速、重要的年龄阶段,及时的为幼儿提供所需的营养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幼儿营养合理摄入的重要前提。
然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多年的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幼儿,却经常能看到很多幼儿在饮食方面的习惯非常的不好。例如,有的孩子从小班进来就在饮食方面存在问题,有的则是一段时期内出现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不喜欢吃饭、爱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是幼儿园最常见的。
一、不良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危害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危害是巨大的,需要得到家长们的重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进餐环节还是比较大的,有晨间的点心、午饭用餐、下午的点心、吃水果等等,这些地方的进食都需要幼儿良好的习惯。然而,我们经常能在每个班级都看到一大批的幼儿在进餐方面习惯非常的不好,主要是以挑食偏食、进餐过慢等为主。
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了幼儿的营养不良,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的孩子只喜欢吃某几种事物,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几乎就不去动。大部分的幼儿都是喜欢吃肉类、油炸类、甜食类的事物,对于蔬菜水果却不太喜欢。经常在幼儿园中午进餐时看到小朋友吃饭只要有肉类的,比如红烧肉、鸡翅等就会吃完,而一旁的青菜却一口都不动。这样的进食肯定会导致幼儿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达不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从而影响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有可能会患上一些营养元素缺乏的疾病。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一位幼儿就是由于一点青菜的都不吃,只喜欢吃肉,长期的结果就是导致他比较肥胖,但是身体的抵抗力却不好,经常生病请假。
其次,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让幼儿缺乏营养元素的摄入,不仅导致了幼儿身体心理方面不健康,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幼儿园里那些平时不注意饮食习惯的,喜欢挑食偏食的,进餐时喜欢讲话很慢的幼儿往往都有常规问题存在,比如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导致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也非常薄弱。有研究发现,饮食习惯的好坏也会进一步影响智力的发展。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养成的原因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养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关注并且及时的纠正他们的错误习惯。根据笔者亲身的经验,认为不良饮食习惯养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个人认为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家庭生活的水平也不断的提升,孩子的家长也越来越年轻。这使得家长们在孩子饮食方面不太注意合理健康,家庭条件好的一味的提供他们最好的营养物品,奶粉、米粉、零食都讲究进口,这样反而导致幼儿会产生挑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家庭中大人的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导致幼儿养成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原因。大人往往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喜欢吃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吃就可以选择,喜欢吃的菜则经常能吃到,有些菜孩子就不能吃到了,其中的营养元素自然无法获取。在家庭当中孩子是跟着大人们的习惯进餐,这对他们后来对食物的选择会产生偏差,引起偏食。我们也经常在饭桌上听到大人抱怨这个菜不好吃,不喜欢吃这样的菜等等,他们的孩子也在这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时期都喜欢模仿和学习成人的各种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同样会感染给幼儿。
幼儿从出生开始其实对食物都没有太多的选择,一般父母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主要还是后天因素造成的,这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2、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幼儿养成不良饮食的习惯除了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外部因素。例如,零食对他们的影响,现在的零食可谓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很多是垃圾食品,然而这些食品恰恰是幼儿最喜欢的。孩子们在出去玩、随父母出去聚餐时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零食,并且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一时半会就很难改正,很多孩子都把零食当饭吃,几乎是不吃白米饭的。各种各样的零食看似好吃,其实都添加了很多的添加剂和色素,会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不定时的吃零食会增加肠胃的工作负担,影响消化。
其次还有一些外部原因如进餐不愉快、强迫要求进餐。《纲要》明确提出在进餐环节让幼儿能愉快的进餐,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然而我们常常看到在幼儿园进餐时,很多幼儿都是在互相说话、玩筷子等,而教师们也没有正确的引导幼儿,自己也是在说话,给了幼儿一定的影响,到最后就是不听叫幼儿快点吃快点吃,有的幼儿可能今天胃口不好吃不了那么多也被要求吃完,这样不仅没有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更是对幼儿养成不良饮食习惯提供了条件。
三、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措施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智力的发展都有影响,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必须从幼儿期就抓起,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环节,细心关注幼儿的饮食。
1、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拒绝不良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从幼儿开始接触饮食就应该给他们正确的、规范的引导。给幼儿的食物应该是科学、合理、全面、健康的,使得幼儿能尝试每种食物都吃,并且是定时定量,少吃不健康的事物和零食,遇到幼儿在进餐时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正确引导,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了。
2、成人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受到成人和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或者是幼儿教师都需要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给幼儿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例如,家长在家里就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吃饭不挑食,多吃有营养的蔬菜水果,合理全面的进食,少吃或不吃零食;带孩子外出吃饭时也要注意自己与亲朋好友之间的饮食习惯,将那些不良的习惯拒之门外;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的各个进食环节也要加强引导,首先做到自己吃东西不说话,并能安静愉快的用餐,从而才能要求孩子们做好,同时也要关注到每个幼儿在吃饭时的行为,不强迫幼儿进食,不打扰幼儿进食,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榜样示范。在这样的细节当中慢慢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3、幼儿园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对于幼儿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具体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到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饮食习惯做的不好的地方。例如,运用图片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他们当中一些不好的进餐行为,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也可结合粮食的主题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营养食物,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他们需要摄入那些营养元素,从而不去挑食;还可以尝试让幼儿互相监督的形式,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总之,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研究、探索,并帮助他们改善这些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