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确保幼儿的饮食结构平衡,营养搭配合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良好的饮食行为不是快速养成的,需要成人和幼儿的共同坚持。
幼儿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个性特征向独立性和主动性发展,模仿能力增强,是培养饮食行为的最佳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垃圾食品走进我们的生活。家长对幼儿垃圾食品的摄入量没有把握,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想要幼儿快乐成长,必须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一、建构科学的幼儿饮食观
建构科学的幼儿饮食观,要从幼儿的本性出发,正确理解幼儿。面对科学的幼儿饮食观,教师改善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就必须做到:不能对幼儿的失当行为进行辱骂或惩罚,不尊重幼儿的人格;应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多鼓励幼儿;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幼儿为本。
幼儿进餐前后,教师一定不要批评幼儿,应从正面去引导幼儿。可以给幼儿讲故事,平复幼儿的心情。有的教师为幼儿编了进餐儿歌:吃饭前,不讲话,安安静静来坐下,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细细嚼、慢慢咽,这样才能吃好饭。如果幼儿感冒或发烧,教师一定要注意幼儿的饮食情绪,要适当地鼓励幼儿吃饭,如果幼儿吃饭就会吐,教师也不要勉强。
饮食规则指示牌要醒目,幼儿在进行进餐活动时每看见一次指示牌,强化一次,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甚至会变成规则的监督者和维护者。
信号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信息传递的媒介。当钢琴曲想起来的时候,幼儿就知道吃饭的时间到了;教师拿着手玲在手上摇两下,幼儿就会意识到可以动勺子吃饭了;如果幼儿想要加饭了,他们会举手,教师就过去给他们加饭。整个进餐过程中,只能听到音乐声和幼儿进餐的声音。
教师一般不会直接点名批评有一个幼儿,会采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小龙人在进餐过程中玩勺子,教师就会选择一个吃饭比较认真的幼儿进行表扬,小龙人想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好好吃饭。对于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教师会在班里找到一两个不挑这种饭菜的幼儿,进行奖励,其他幼儿就会尝试的去吃这些饭菜。对于幼儿的评价,教师一定要用具体化、发展性的语言。
饭量小的幼儿,教师先盛半勺,等他们吃完之后,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再给他们少加一点,这样孩子就有了吃饭的成就感,避免了幼儿剩菜剩饭的现象,而且保证了幼儿的营养。教师分组时,用榜样示范法改善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的进餐行为已经相对成熟,可以让他们按需自己打饭,教师一定要监督,防止幼儿被烫伤或者撒饭,汤类饭菜教师尽量自己打,以免烫伤幼儿。
二、家长对幼儿的饮食观念要一致
家庭教育观念一样,帮助幼儿明确行为。如果成人不停地改变饮食规范,幼儿无法学到能被接受的饮食行为。只有父母清楚地规定了饮食规范,并减少对幼儿的唠叨、挑剔,幼儿的饮食行为就会得到改善。因此在纠正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时家长应该保持一致的饮食观念。当然,在协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家庭的和睦。
提高家长的烹饪技术,幼儿的饮食要做到细、碎、软、烂。在前面的观察中发现,青菜切的大幼儿会选择不吃,他们嚼不烂,咽不下去,如果把青菜切的特别碎,幼儿容易消化。家长也可以从颜色和形状上进行改善,可以用蔬菜汁和面,给幼儿捏一些小乌龟、小猴等可爱的动物造型。当幼儿的饮食欲望不是很高时,家长应做适当的引导:妈妈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你看红色的像什么?黄色的像什么?你能在你的彩铅中找到这些颜色吗?想不想画一画这盘西红柿炒鸡蛋呢?也可以引导幼儿找出家里红色的东西有什么?增加幼儿的饮食的主动性和欲望。幼儿饮食的营养搭配上也应注意,避免纵容幼儿挑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当然,家长也要正确的辨别广告,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的为幼儿购买长个胶囊、维生素之类的药品,维生素虽然对我们的身体有诸多好处,但是过度的摄入维生素,反而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榜样的力量非常强大!家长吃饭时边看手机或者边看电视,有挑食行为,幼儿也会模仿的,不可能专心吃饭。如果父母经常吃一些薯片、饼干,经常喝饮料、喝酒,孩子也会学习这种行为的。所以,要想幼儿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家长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
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家长可以通过故事、实践参与法的方法,使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中产生食欲。关于幼儿园组织的超市模拟活动,家长可以周末带幼儿去超市买东西,家长引导幼儿买东西时的技巧和方法,允许幼儿自主购物,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户外游戏,家长也要积极参加,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对幼儿的身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饮食教育活动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种植区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种植常见的蔬菜,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快乐。幼儿园可以创设菜市场的模拟活动。周末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菜市场,了解菜市场的人员分配,菜品摆放,以及买菜过程中人们的讨价还价,使幼儿的模仿买菜情景更加丰富。在教师开放小厨房区角,区角的材料投放尽可能丰富,真实,幼儿可以在小厨房模仿家长的样子做自己“想吃”的饭菜,增加幼儿的饮食兴趣。可以组织制作水果沙拉的亲子活动,幼儿园购买各种各样的水果、鲜奶、沙拉酱等材料,提前通知幼儿及家长在网上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水果造型,在亲子活动中可以推选出前三名,并给予奖励,激发幼儿的饮食兴趣。
为了增加幼儿的吃饭兴趣,可以增加他们玩的时间,保证每天(仅限适合幼儿户外活动的天气)早上和下午幼儿各户外活动一小时,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又可以食幼儿感觉到饿。但是,要注意幼儿的运动力度,避免幼儿活动过量,在幼儿剧烈运动完后一定要有整理活动,平复幼儿的心情,否则就会造成幼儿饥渴过度造成暴饮暴食。幼儿的喝水时间也不要安排在进餐前半小时,幼儿胃的容量有限,如果进餐前喝太多的水,就会有饱腹感,影响幼儿的进餐。
幼儿园在对幼儿的餐点搭配上,不能只重视营养,还要从颜色、口味形状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饭菜一定要做到细、碎、软、烂;颜色的搭配也要引起幼儿食欲,口味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进行烹调。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四、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幼儿的健康心系着家庭、社会的发展,不完善的食品广告对幼儿的健康饮食造成一定的威胁。我国在幼儿广告管理上应要求严格。幼儿广告应加强管理,一定要健康,以保护幼儿的健康为目标,彻底改正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幼儿的身体器官发展还未成熟,消化以及肝脏的解毒功能与成人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幼儿食品应严格按照幼儿标准进行生产,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也应按照幼儿的标准去规范,不能只追求口感不顾幼儿的健康。幼儿食品生产商一定要依法生产、销售,如果违法,国家一定要给予严重的处罚。政府机构应该加强关于饮食方面的管理制度,出台关于幼儿饮食方面的政策,将幼儿的饮食列入法律中。
五、结 语
饮食是幼儿生活中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幼儿知识、能力、情感的重要契机。对于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的改善策略:幼儿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幼儿饮食观,调整幼儿的进餐情绪和建立幼儿的饮食常规,幼儿家庭内部要保持一致的饮食观念,为幼儿创设出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同时也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要增加幼儿饮食的花样,合理分配幼儿的活动时间。当然还需要社会方面的支持,建立幼儿饮食方面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