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冲突,身心还在发展的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更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幼儿之间发生同伴冲突,例如幼儿身心发展还不完全的原因,家庭氛围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的原因,同伴之间的原因,大众媒介的原因;通常大人们会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将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看作是消极的,但往往忽略了冲突带给幼儿的积极的影响,作为家长,教师,我们应该客观的去分析幼儿产生冲突的原因,积极的去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教给他们一些解决冲突的经验,逐步培养他们独自解决冲突的能力,减少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冲突对幼儿的积极作用。
一、家长应正确看到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如今的社会,我们清楚的知道,绝大部分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小孩,正因为这样,小孩的长辈们很是爱着他们,所以家中的家长就会很宠溺他们,恨不得满足小孩的任何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这就容易造成他们霸道,不服气任何一个人等特点,伙伴交往中会产生很多冲突也就不足为奇啦,再加上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思想就是:“以和为贵”,所以当幼儿产生冲突的时分,我们的家长总是认为是消极的,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此,我们大多数的家长总是在想着怎么样去避免孩子发生冲突或者是在孩子发生同伴冲突时,一般采取隔离冲突双方,马上拿走引起孩子之间冲突的玩具,甚至打骂自己孩子等,为的是是尽快阻止眼前的冲突。从来都不曾看到孩子发生同伴冲突的价值。
其实对幼儿来说,发生同伴冲突有利于他们的“去个性化”培养,当孩子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或许试着撒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冲突,小孩自己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会尝试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问题,通常会采用讨论,各退一步的方式去解决,小孩就会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体验,总结解决策略,学习交往技艺,发展社会交往才能。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人们思维的扭转,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家庭中大多都是一个小孩,由于家里只有他们一个小孩,大人们也忙着工作,也没有机会陪他们玩,更别说与同龄时期的相伴玩耍,去交流。所以让幼儿的社会交往才能有一些进步,咱们倡导家长,应该踊跃的为孩子营建与伙伴进行交往的环境[9]。一方面,家长要鼓励幼儿主动的去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并且让孩子知道他就是家里的主人,应该尽地主之谊去招待自己的小客人,鼓励,引导幼儿主动地拿出自己的食物去招待他的小伙伴,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开始活动之前,家长要让幼儿选择他们本身喜爱的活动,并且提倡幼儿在活动前,做出计划,做好方案,制定好规则,让他们在活动的时候要懂得谦让,照顾同伴。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鼓励小孩到他的小伙伴家里去做客,但是在去别人家做客前,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明到人家家里做客的一些注意事项,如到人家家里要懂得主动向人家家长问好,要爱护人家的家具,玩具,要有礼貌,要讲道理等。
二、提高老师自身素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现在的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储备量足够, 但是在正确解决冲突的方法上还好多老师都没有正确的观念,方法,更有甚者,在没有真正了解冲突的原因的时候,就对幼儿进行严厉的批判和怒斥,长此以往,幼儿就会觉得老师偏袒另一个小朋友,少了教师的关怀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就是比较消极的和妒忌的心情,这样,幼儿产生冲突的可能就增加了。
加强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就要扭转以往的处理问题的办法,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往来环境,例如可以开展以“分享”为主题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从家里拿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也可以开展以“合作”为主题的活动,让全班小朋友分组去做一件作品,让小孩感受到集体的互帮互助,从中体验到集体的优势,并且要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分享,合作。
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
在幼儿没有能力解决冲突的前提下,老师能够适当的给幼儿以提醒和帮助,去协助那些交往才能较弱,比较腼腆的幼儿,帮助他们树立处理冲突的信心,老师要在协助幼儿弄清楚事件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主动想办法该怎么去去解决问题,例如可以让他们思考思考,现在应该怎么办?怎样做是正确的?而不是在幼儿产生冲突的时分,以老师甚至是权威的身份对幼儿的做法指出对错,代替他们去解决冲突。我们的老师应该明白,小孩子的生活经历和我们成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我们自己的经验去支配小孩的想法,我们要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和实践,他们才会从一次次的冲突中得到经验,学习交往的方法。幼儿老师调节幼儿之间的冲突的最终目的,在于处理冲突的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最终会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冲突。
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的机会,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移情训练,合作游戏等方式,进入幼儿园中,小孩关注的对象就是幼儿教师,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为幼儿树立起榜样,如果我们对小孩加以引导,鼓舞我们的小孩对自己喜欢的榜样进行模仿,学习,就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当幼儿呈现出现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咱们的老师要立刻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更加坚定地去实施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开展移情训练,让幼儿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促使幼儿扭转以往的认知,构成不易动摇的亲社会行为,协作游戏能够让幼儿迸发出合作意识,分享事物等亲社会行为。苏霍姆斯基说过:“什么时候都不要揭露小孩不好的应该遭到责备的行为,不要急着把小孩一些毛病暴露在他生活的团体面前,学会让小孩自己表现出他克制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团体第一眼看到的是小孩优秀的一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咱们应该辩证的,发展的目光去对待幼儿的冲突行为,因人因事的处理好幼儿的冲突行为,保障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目前,每个幼儿园都有“家园联系”这一模块,说明学校也意识到和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孩子健康的生长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小孩在幼儿园和其他小孩产生了冲突,老师不但要公正的处理,在放学后,老师还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更深次层的和家长讨论幼儿产生冲突的缘由,了解幼儿的生活气氛,家长与幼儿的相处模式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了解是因为什么才导致儿童出现了冲突行为。
在幼儿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还要对家长共同讨论冲突的意义,不能只是一味地去责怪幼儿,要按照“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共同去帮助幼儿,积极地去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也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去客观的评价冲突行为。力求与家长共同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束语
总之,幼儿时期,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处在正在发展的阶段,幼儿与同伴不可能不发生冲突,若想有效的减少幼儿的冲突行为,就必须从最基本出发,具体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作为老师,对幼儿的冲突行为既有主观上的认识,也必须有客观上的看法,而且要采取有效的干涉策略,培育幼儿处理冲突的才能。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和帮助幼儿解决冲突,更重要的是要协助幼儿本身去和他人去沟通,协商,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并且逐渐自己学会如何去化解冲突,作为家长,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的问题上也有其重要的作用。孩子长期和我们的家长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的家长不但应该观察小孩的行为,而且要对小孩的不妥行为进行引导,培养小孩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小孩可以在处理同伴冲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