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幼儿和同龄幼儿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幼儿同伴交往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有重要的意义。
同伴交往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很重要,培养良好同伴交往能力关键是在幼儿园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有可以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一、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首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理智施爱,面对幼儿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家长在教育幼儿时,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改变过分溺爱、过分干预这些极端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的走出去和同伴交往。
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更应该多带孩子走出家去和外界交流,或者多邀请同龄幼儿到家中玩耍,让幼儿逐渐喜欢和同伴玩耍。
其次,当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家长要要及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帮助,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过分干预。
最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制型的父母应该多和幼儿交流,给幼儿适当的自由,溺爱型的父母不能再过度保护幼儿,要培养幼儿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
家长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了解幼儿教育的知识,做一个学习型父母。家长要给幼儿做正确的交往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的同伴交往技巧。
首先家长要和幼儿有良好的沟通,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幼儿的选择,理解幼儿。在给孩子进行表扬或批评时,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包容,要严慈相济。
家长要知道,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谈话的时候,应减少负面的话语,比如:“你怎么能这样啊”、“你真让我失望”、“你应该…”、“你太笨了,这都不知道”、“不可以…”等等这些带有命令、威胁、责备、这些负面的话语,而且不能一味的只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还要去倾听幼儿的想法,这才可以和幼儿进行良性的交往。
当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去怎么做。
家庭成员间要统一教育思想,坚持教育一致。首先要创建和睦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相互沟通,相互支持,要拥有阳光的心态,要创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教会孩子怎样去爱人、怎样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孩子会变得心地善良、有同情心,也可以学到处理问题的办法。
然后,家长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给孩子做榜样,给孩子积极地影响,教育孩子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最后,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传媒环境,比如,和幼儿一起阅读,给幼儿播放健康有趣的动画片,还有,要减少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出去与人交流。
家长和老师要多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和在园时的表现是否一致。当老师告知家长,幼儿出现同伴交往问题时,家长要正确地去面对,并且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到家园教育一致,共同教育幼儿,这样才不会出现教育偏差,也更有利于幼儿问题的解决和幼儿的成长。
二、为幼儿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平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好朋友握握手”、“我爱分享”这类以同伴交往为主题的社会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可以促进同伴交往游戏,让幼儿参与进去,既可以为幼儿创造同伴交往机会,也可以教育幼儿、引导幼儿,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交往,出现问题时怎样解决。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看动画片等勾起幼儿对同伴交往的兴趣,让幼儿愿意主动去和同伴进行交往。比如:中班的一次社会活动“抱一抱”,就是通过抱抱小熊的故事,和抱抱小熊的图片,将幼儿自然而然地引入同伴交往的情境中来。
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交往策略很重要,运用交往技巧也是幼儿需要学习的。那么,教师需要教幼儿哪些同伴交往技巧呢?教幼儿同伴交往技巧有以下方法:一种是直接呈现,顾名思义就是让幼儿直接接触同伴交往技巧,学会在与人交谈时面带微笑,和同伴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和同伴玩耍时懂得分享,出现矛盾时,不使用暴力攻击的手段去解决。让幼儿感受到这些同伴交往技巧能够使人快乐。另一种是间接呈现,例如:教师通过一些反面教材,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最后让幼儿在讨论中,慢慢引出同伴交往的技巧。
在幼儿学习了同伴交往技巧后,教师还要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幼儿去运用。
训练幼儿的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去训练幼儿的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
首先是认知训练法,针对被拒绝型和不被忽视型幼儿,训练他们怎样加入同伴活动,怎样有效地和同伴进行交流,怎样和同伴分享等。训练有两步,首先是讲解,结合同伴交往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幼儿去理解情境,并想出方法去解决,教师在这时要给幼儿进行肯定、修改和补充。而后是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协作、冲突等不同的角色游戏,让幼儿对不同的同伴交往情境的认识更加具体。
其次是情感训练法,第一步移情,通过讲故事来引导幼儿,让幼儿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比如:讲拔萝卜这个故事时,就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带入,去感受团结的力量。第二步体验情感,创设情境并结合游戏,慢慢地让幼儿感受到同伴合作的快乐和满足以及对破坏行为的内疚。第三步回忆情感,在结束游戏后,让幼儿去回忆在游戏时的各种感受,并给予强化和训练。
最后是行为训练法,这个方法包括三步,首先是观察,比如:让被拒绝和被忽视的幼儿观察那些受欢迎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表现。然后是模仿,让被忽视和被拒绝的幼儿模仿那些受欢迎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表现,比如:分享玩具、主动交流、赞扬同伴等。最后是参加游戏,老师组织被拒绝和被忽视的幼儿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让他们表现出曾学到的行为,当幼儿完成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强化和纠正。
三、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要注重环境的创设,比如:幼儿园园内的背景墙、宣传栏可以展示和同伴交往相关的主题图片。在每个班,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定期一次同伴交往相关的环境创设,这些对幼儿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园也要多与家长交流,教师可以定期去幼儿家家访,幼儿园也可以制作幼儿成长手册,记录幼儿在幼儿园时的表现,让家长查看,家长和幼儿园一定要保持教育一致。
四、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同伴交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和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同伴交往时出现的问题。当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幼儿,不让幼儿感到迷茫,可以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