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受到好的教育和锻炼。幼龄儿童自理能力通过学习会逐步提高。那么现在的幼儿园儿童的自理能力处于何等水平呢?本次调查心得就是关于幼儿园儿童自理能力的调查。
一、幼儿园儿童自理能力水平现状
孩子在被送到幼儿园之前,自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自理能力较强的,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把衣服、玩具、文具之类的个人物品摆放好。自理能力差一点的小朋友,不会自己吃饭,收拾摆放自己的物品也不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中国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是与日俱增,很大一部分家长或出于疼爱或由于想尽可能延长孩子学习时间,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日常生活事务,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上可谓是“成人无意识、孩子无机会”。新华网公布“2004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37.0%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5%的家长“经常陪孩子复习功课”。在独生子女道德缺点自我评价中,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依赖别人”;28.0%的孩子“很少帮助家长干活”。大班幼儿在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由于还未做好对孩子角色转换的工作,存在以上现象的比例就更高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认识
不管是自理能力较强的小朋友还是差一点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都会学习到相关课程。据了解,幼儿园会教小朋友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的物品要自己整理。会给孩子们设置挂衣服的地方,让孩子们把衣服放好。然而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大部分家长因为觉得孩子小就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小朋友在幼儿园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一会到家又变成了小公主,小少爷。许多事情都有家长一手操办了。
二、对现状的分析
其实可以看出,幼儿园儿童自理能力培养这方面已经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增设相关课程,家长的意识也在逐渐强化。现在很多家庭爸爸妈妈工作忙,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隔辈亲”让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孩子过分的好。孩子该独立完成的事儿,还是会有家长帮忙做。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培养策略
1、增强幼儿的自理意识
多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儿童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如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儿童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的意识。
首先,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长大了”、“我会„„”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通过赏析这方面的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充分理解自理的重要性、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光荣”的意识。再通过分辨不同行为,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例: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图片上的哪个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以此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2、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熟悉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给一些复杂的环节编儿歌、画示意图等方式来帮助幼儿了解、掌握。如儿歌《系鞋带》(两只长长小耳朵,/碰头来说悄悄话,/一只钻进耳朵洞,/揪住问它说个啥,/哈哈,/原来在说蝴蝶花。)我们老师自编的这首关于系鞋带的儿歌,系形象地将系鞋带的一些细节囊括其中,同时又将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形象而生动,十分受大班孩子的欢迎。同时,大班幼儿整体的系鞋带能力也在这朗朗的儿歌声中得到了提高。
3、巩固幼儿的自理行为
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掌握技巧之后还要注意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能力得到不断的强化,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再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日常环节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因为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午睡起床时可以举行穿衣比赛,上课之前利用简短的几分钟时间开展一个铅笔盒整理比赛等,使幼儿在竞争中练习技能、提高能力。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引导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如每天晨间安排值日生每天来为班级做值日;午饭和午点环节,邀请幼儿来分饭、分菜等。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而且也塑造了幼儿优秀的品质。再如:通过家园共同培养。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幼儿教育的倾向的现象。“小学化”的倾向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违背了幼儿教育和成长的客观规律。主要在教育方式以课堂为主缺乏游戏活动,重视于知识的培养,不重视幼儿生活自理的开发,在教育评价上重视评结果,忽视评价过程这几方面。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兴趣的形成、个性化形成等各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其中幼儿家长过高的期望、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幼儿园对名利的追逐和幼儿园教师队伍水平是造成幼儿教育没有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倾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这种幼儿教育倾向的状况之下,要积极的进行改善,应该从组建家园共建活动、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和指导等方面对幼儿教育倾向的问题进行改善,认真实行解决对策。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四、总结
总体而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幼儿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已经初见成效。调查显示,现代小学生积极的思想道德仍是主流:爱祖国,对祖国有朴素的感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明修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意识肯定学生积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利益多元,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学校的主流教育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养的负面影响下使得学生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许多学生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双重人格,形成了孤独、偏激、情绪不稳定的个性心理;激烈的升学竞争、就业竞争、生存竞争强化了学生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对此,社会各界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且积极寻找对策,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