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并坚持执行。何为常规教育呢?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也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执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育。通过入园、晨检、早操、上课、游戏、劳动、娱乐、散步、盥洗、进餐、午睡、喝水、入厕、穿脱衣服鞋帽和离园等各项活动,使幼儿学会按时作息,有规律地生活,愉快、稳定、有秩序地参加活动,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活动技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行为文明,并能较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符合各项活动要求。因此,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常规教育的内容
幼儿常规教育分为学习常规、游戏常规、运动常规、生活常规以及常见问题。学习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要求有坐资要自然、端正;乐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及想法,不插话,不打断他人,能有序地表达;有想法想表达时,举手示意,让教师知道;学习活动开始后,要仔细倾听教师的安排,不随意与同伴谈话、聊天;在活动过程中,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因自己过度兴奋或其他情绪的表现而影响同伴。游戏常规教育包括听懂指令,自主选择或结束游戏;适当保持安排;遵守游戏中的规则;不妨碍别人,友好合作;爱护玩具,有序整理,物归原处,保持区域整洁。运动常规教育包括引导幼儿做好准备活动,提醒幼儿自主检查衣服口袋是否有硬物,活动中不做危险的事,不追逐打闹,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告知老师,活动后要洗手,喝水等。生活常规教育基本包含进餐、入厕与盥洗、午睡。首先进餐,对幼儿的要求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不偏食、不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主动使用进餐礼貌语,文明进餐;主动用筷子就餐;能自己进餐,不依赖别人;主动收拾自己的就餐桌面及餐具;正确使用餐具,避免发生危险;能安静进餐,不影响他人。然后入厕与盥洗,养成饭前便后主动洗手、便后主动冲水的习惯;独立入厕后学会自己整理衣裤;学会正确使用厕纸;在集体活动中,有便意后,能主动入厕;每天早晚主动刷牙;能有序盥洗,并保持地面干燥,避免发生危险。最后午睡,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安静入睡;在提醒下能作到不打扰别人午睡;能独立穿脱衣裤,保持仪表的整洁;能整理自己的床铺,会自己系好鞋带;午睡时不将玩具带入卧室;能主动告知身体不适,避免危险发生。园中常见问题即提醒幼儿不要大喊大叫(会影响他人),做早操时适时提醒幼儿动作规范协调,在幼儿园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随机状况,老师需要保持冷静,有耐心。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法
幼儿的年龄不同,能力、经验、学习方式、发展水平,家庭条件都存在差异。幼师在培养班级常规时要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惯。
环境氛围法
环境氛围法就是将常规要求以图画、照片、图示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孩子面前,用来提示孩子遵守常规的一种方法。如,在图书角张贴孩子安静看书的照片,在洗手的地方将幼儿正确的洗手过程拍下并将照片贴出,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了洗手时,不玩水,不拥挤的习惯。在楼梯口或转角处粘贴不可打闹,避免摔跤的图片加提示语,使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2)榜样激励法
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而应正确耐心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幼儿普遍都有“爱模仿”的年龄特点,也有希望得到家人、老师以及同伴的认可和表扬。老师在幼儿园中可以经常有意无意的强化一些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来激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教育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如,冬天到了,天气原因,孩子迟到的孩子越来越多,老师对来得较早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可以激励其他孩子向这些孩子学习,能准时来园。所以,适时的榜样激励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3)“小红花”表扬法 “小红花”表扬法是指通过及时的表扬,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加自信心,从而巩固其良好的行为。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弱,当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时,老师及时在集体面前给予表扬,并送给孩子一个小小的礼物,强化其良好行为;上课幼儿画了花、树、房子时,也可以给予小红花、小笑脸表扬,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儿歌引导法 儿歌引导法是指将常规教育内容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中,通过反复朗诵,达到巩固的效果。如在培养幼儿上下楼梯常规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反复朗诵儿歌“小朋友,下楼梯,一个一个不着急,你不推,我不挤,开开心心做游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安全上下楼梯的习惯。在吃完饭午睡前散步时进行安全教育念一念“红绿灯,大眼睛,一闪一闪要看清;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准备停;人行道,斑马线,黑白相间保安全;过马路,要左右看……”。
(5)游戏学习法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教师应尽量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情趣。要用富有童趣的口吻讲解各种要求和规则,把要求和规则游戏化、趣味化、情景化。如培养孩子喝完水后把被子放回茶杯架的习惯时,教师就组织孩子玩“送茶杯回家”的游戏。每次喝完水后,让孩子愉快的将茶杯送回家。当孩子吃饭掉米粒时,我们可以说:“哎呀,小公鸡要来找漏嘴巴喽,快把米粒吃干净!这样幽默生动的话语,正是幼儿喜欢的。
三、幼儿常规教育的作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常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拥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做任何事情都事半功倍。当然,幼儿园一日常规是组织好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保证,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常规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常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愉快的和家人、小伙伴和同学和谐相处。
由于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渗透在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一日活动良好常规的建立,不仅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需要,更是促进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良好习惯的养成,即幼儿常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说的就是当我们从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们将一辈子都受益。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了解什么是幼儿常规教育,怎么进行幼儿常规教育,幼儿常规教育有些什么意义。教师的路很长,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向同事学习、向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做到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