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地加强。户外游戏活动是学前教育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户外游戏过程中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过近年来幼儿园中安全事故频发,让很多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十分担忧。
幼儿园安全问题是幼儿园开展保教工作的头等大事,国家在各个时期都很重视幼儿的身心安全问题,其中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意外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据^^文档显示,美国每年约有200000名儿童在游戏活动空间中受伤,加拿大每年约有4000名儿童在游戏活动空间中受伤。另外一项来自于奥地利城市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的次数和环境方面的数据显示,在22个月内发生的21582例儿童外伤病例中,与幼儿园有关的伤害占到347例。对这347例详细分析后发现,有一半的伤害病例发生在户外环境,即使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我国关于幼儿园意外伤害的相关调查中也同样显示,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意外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
因此研究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安全隐患以及应对策略,对于保护幼儿安全,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器物的安全问题
1、玩具管理和维护不当引起的问题
大型玩具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主要器械,大型玩具本身涉及到的危险主要有玩具器械的质量问题、安装使用不当的问题以及维修保养的问题等。由于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空间比较开阔,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孩子们的动作幅度比较大,教师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引发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比如幼儿园里面的滑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可能存在裂痕,如果在户外活动过程中不慎将手塞进去,很有可能将幼儿的皮肤划伤甚至手被卡在里边。如曾经有一起事故就是因为滑梯年久失修使得滑梯面上凸起一枚生锈的铁钉,一男孩顺着滑梯下滑时则划破了大腿,缝了二十几针。此外,很多组合器械玩具的衔接处的螺丝松动也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平衡木等器械,离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很可能因器械不稳有松动而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伤害。在具体的维护工作中,许多幼儿园管理部门疏忽了诸多的问题,导致了许多大型游乐设施产生了老化、损坏和失修等问题,这些问题让许多的幼儿园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安全问题,导致户外活动无法进行下去。
2、玩具卫生引发的安全隐患
玩具的卫生问题是导致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玩具的卫生问题主要来自于玩具生产过程中、玩具使用过程中和玩具保管过程中。
在户外活动时,幼儿一般都是徒手接触活动器械,因此,活动器械卫生与否直接会影响幼儿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部分攀爬类器械留有灰尘、污渍和虫卵等不卫生现象,长期放置在户外场地上的小型器材表面灰尘较多,如沙包、球类、用于袋鼠跳的布袋等。玩具卫生问题应当要引起现今幼儿园管理部门的重视,当前我国各地都发生了由于没有重视玩具卫生问题导致了校园安全事件,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许多幼儿园学生们在使用玩具进行游戏的过程中用舌头舔,导致了细菌进入幼儿身体中。
3、场地
首先户外活动场地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消防设施、安全标志和应急设备不齐全。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有台阶、楼梯,有的幼儿园内每级台阶之间的距离过大不适合小班的幼儿攀爬,可能会出现摔倒等问题。其次,户外活动场地的草坪等区域可能出现损坏而使草坪向上翘起,这样很容易将经过的幼儿绊倒,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摔伤。此外,有的幼儿园的墙壁等一些较硬的设施未做软包装处理,幼儿可能碰在上面导致受伤。
三、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个体的不安全行为
1、幼儿
由于幼儿常规意识正在形成,危险意识薄弱,在户外活动中,总会违反常规,做一些不安全的动作或行为。如:户外自由活动结束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组队回教室,到门口时,原本两名幼儿一排的队形突然变成了三四名幼儿一排,队首与队尾的教师并没有留意到,幼儿就在一阵拥挤中跨过门槛,从而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其次,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玩玩具或者做游戏时,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很少注意自身行为的安全性以及该行为对周围幼儿可能造成什么影响。此外,在户外自有活动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幼儿因为与同伴争抢玩具而引发冲突行为。
2、教师人员
教师人员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安排好幼儿,对幼儿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适合运动。二是准备好场地和器械。此外,教师人员虽然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幼儿身体不受伤害,但是却会忽视幼儿的心理安全。
3、家长
一些家长在早晨送幼儿入园时不及时离开,对于小班入园有焦虑的幼儿来说,更容易引发幼儿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晨间锻炼的正常开展。
四、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安全隐患预防应对措施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保护幼儿安全的一些重要举措,也是应当贯穿于整个幼儿期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起“安全第一”的幼儿园管理模式,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完善来达到指导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
安全设施工作的落实是保障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的重要保障。现今的幼儿园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投入精力建设户外设施。
从细微处着手,创设更加安全的户外环境
在具体的户外设施建立工作中,首先,幼儿园教学部门要做的是合理地设和建设户外游戏场地,让户外游戏场地保持平整,如在幼儿出入的门缝处安装防夹垫,避免出现幼儿夹手的意外事件;拐角处的墙壁应在幼儿的身高范围内做软包装,严防幼儿发生磕碰伤害。其次,幼儿园教学管理部门要投入资金去购买适合幼儿园游戏活动所需要的游戏玩具和大型游戏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看是否牢固、有无损坏并且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消毒,保证其安全性和卫生性。最后,幼儿园管理部门要对这些游戏设备和游戏玩具进行全方位的定期检查,要尽量地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让孩子们可以安全地进行游戏活动。
提升户外活动的组织能力
教师在户外活动组织中,应该多总结、常反思,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活动组织技能。如果在户外活动中一旦发现事故苗头,应果断采取干预措施。总之,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照顾细微,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机警性,及时消除隐患苗头,避免意外发生,确保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玩得安全,玩得愉快。
完善幼儿园户外游戏管理制度
完善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管理制度是保障幼儿园户外游戏安全问题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现今的幼儿园管理部门要投入精力去建立完善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管理制度。首先,幼儿园管理部门可以结合校情,建立专门的户外活动管理小组,对户外游戏互动进行统一管理。其次,幼儿园管理部门可以对幼儿园班主任和教师们进行全方位培训,让他们拥有完善的安全意识和强大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管理能力。最后,幼儿园管理部门也应当要制定契合校情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管理制度,为幼儿园户外游戏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让组织学生们进行户外游戏互动的教师们拥有正确的管理方式,进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安全地在户外游戏互动中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加强。
2、提升幼儿安全防护意识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小、中、大班的幼儿对安全、危险、意外事故和伤害等概念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其中小班和中班的认知差异比中、大班的差异显著。这种认知差异的原因主要由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教育因素以及概念本身的特点引起。
鉴于幼儿自身的能力缺陷,根据幼儿思维发展水平,采取适宜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将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的行为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发设置一些安全类游戏,例如“我是小小消防员”一类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哪些是易燃、易爆的产品,遇到明火应该如何躲避等;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些规律,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身体就会做出反应。
国外的幼儿园教育中有很多关于安全意识培养的经验,可以让幼儿通过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的形式,更深入地了解危险的概念。例如模拟教室失火之后如何疏散,懂得基本的安全标志,还可以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加强培养。
加强对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发泄情绪,减少户外活动中同伴冲突行为的发生。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情感与情绪,辨别情绪和行为的区别,运用正确的方法发泄或疏散内在的情绪情感。
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园应该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进行科学的育儿理念、育儿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增加对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及提高在生活中科学的引导幼儿注意自身安全。家长之间也应相互交流育儿经验。现今许多幼儿相对来说是比较听家长的话,家长有安全教育意识,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保护自身的能力,这样他们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就会保护自己,这对于幼儿园户外游戏质量的提升是大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除了幼儿园需要更好的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户外游戏活动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