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活动随着美妙的音符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走向创造性的音乐世界,支持幼儿的自主表达。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3-6岁幼儿的人格发展正处于“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这两个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作为教育者、引导者的幼儿教师如果能够充分的支持幼儿的自主行为,将会促进幼儿形成独立、自主、勇于探索、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影响深远。教师自主支持行为是对幼儿自主性的支持,注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表达,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打击乐活动中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打击乐的学习、进步与创新。以下是我对关于幼儿园打击乐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几点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影响着教师对待幼儿的方式方法,也影响着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虞永平指出科学儿童观应具有的内涵之一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幼儿教师要树立幼儿作为自主生命体的儿童观,即认识到儿童作为一个具有自主意识、自主选择、主观愿望的独立的生命体,尊重他们的意见、选择和愿望,不能充耳不闻,不能为了避免麻烦而剥夺幼儿的选择权。
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体现在教师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研究者认为,应增加教师允许幼儿自主选择乐器、自主奏响乐器、自主配器的内容,这不仅是体现了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也解放了幼儿自由探索乐器的天性。教师直接指定幼儿使用乐器、指定幼儿何时奏响乐器、指定幼儿如何奏响乐器、指定活动使用乐器等都控制了幼儿的演奏行为,极大的限制了幼儿的选择和探索天性。
首先,教师应允许幼儿自主选择乐器,每个幼儿喜欢的乐器不同,在教师直接分配的情况下,有的幼儿可能长期分到自己不喜欢的乐器或者同一种乐器,自然会有负面情绪。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喜欢的乐器后再根据乐器重新安排座位。其次,教师应允许幼儿自主奏响乐器,在每个打击乐活动中,应该在分发乐器时允许幼儿自由奏响乐器,探索乐器的不同声音。在演奏时,允许幼儿自己用乐器表达这首音乐,而不仅是教师教会的方法。最后,教师应允许幼儿自主配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选择不同的乐器,加深对音乐和乐器的了解。
为了促进打击乐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发出,教师应树立科学教师观。在教师职业观方面,教师应认可自己的职业价值,幼儿教师是一份光荣而有价值的工作,教师应保持对幼儿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在教师责任观方面,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刺激丰富的打击乐学习环境,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经验,支持、鼓励儿童积极主动的探索乐器,努力理解儿童的想法与感受。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心理发展没有成人那么完善,没有安安静静的听课是常态,在刺激多元的打击乐活动中,幼儿更容易兴奋。教师不能把课堂秩序混乱完全归结于自身原因,因此而烦躁、生气,可以利用形式各样的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来。
在教师发展观方面,教师应适应时代和教育的需要,积极学习教师自主支持的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自己对自主支持的认知水平。从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多发出自主支持行为,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在教师角色观方面,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保姆”,而是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幼儿内在秘密的“研究者”。《纲要》把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师角色定义为音乐气氛的营造者、音乐材料的提供者、音乐游戏的引导者、音乐表现和创造的支持者。这表明,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教会幼儿机械的演奏,而是要注重培养幼儿对乐器和音乐的探索、创新及自我表现,而这就要求教师要组织打击乐活动中的创造性活动。
打击乐活动应跳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式教学的束缚,走向开放和生成的新教学观。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再朝着这个方向增强教学能力。
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等;教学的内容应是开放的、生成的,教师应把预定的教育目标与生成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根据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不断优化,而不是照搬教案;教学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应注意为幼儿创设丰富、有趣、可操作的学习环境,不能限制幼儿操作乐器的一举一动,应引导幼儿在主动探索乐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教学评价应注重对儿童的纵向评价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表扬和鼓励并行,在幼儿成功的时候据实表扬,在幼儿失败的时候加油鼓劲,引导他们自己找寻失败的原因,避免责骂和批评;打击乐活动还在发展阶段,很多幼儿园的乐器配备不足,教师可以多使用自制乐器、身体乐器和自然乐器,上网查找^^文档,应尽可能的利用周边环境的一切教学资源。
二、提高教师自身资历水平
打击乐活动中教龄长的教师比教龄短的教师发出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多,职称高的教师比职称低的教师发出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多,教师的资历直接影响到教师自主支持行为,
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不难,做一段时间也不难,难的是长久的坚持。从研究者平时与研究对象的谈话中得知,部分研究对象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对于学前教育事业没有信心,认为学前教育工作工资太低。学前教育的前景很好,具有上升空间,近年国家不断出台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教师应调整好心态,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
三、提升教师的音乐素养
为了提高打击乐活动中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首先,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综合音乐素养。热爱音乐,多听音乐作品,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训练节奏感,经常采用新的幼儿歌曲进行教学;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熟悉掌握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及语音总谱等变通总谱,在教幼儿节奏时避免使用简谱和五线谱这种相对较难的记谱法,使用适合打击乐活动的变通总谱;熟悉了解有关音乐家、经典作品、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知识;多弹奏钢琴、唱歌,提高自己的弹唱水平;
其次,教师应学习专业的打击乐知识。了解不同乐器的名称、种类、音色和使用方法;了解打击乐活动中队形的安排,根据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种类、音色来安排座位;注意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物体发出的声音、乐器发出的声音,并将之加入到音乐中;引导幼儿根据音乐选择不同音色的乐器。
再次,教师应着重培养自身创编歌曲的能力,教师具有创造力思维才能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先选择一首熟悉的儿歌,尝试改编歌词;之后再改变歌曲的节奏,如把4/4拍的歌曲改成2/4拍,也可以调整、交换旋律的节奏等;最后尝试用基础的C调七声音阶作曲。在可以熟练的改编音乐之后,引导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改编节奏型,用不同的方式演奏音乐。
最后,教师应学习打击乐活动中组织创造性活动的相关知识,了解创造性活动的含义、内容、价值与组织方法。只有教师全面了解创造性活动,才能够丰富打击乐活动的内容,弥补打击乐活动中关于配器、指挥和常规的缺口。教师可以教幼儿学会为不同的音乐配器、设计并试奏新的配器方案、调换乐器声部演奏、让幼儿尝试当指挥、进行舞台表演等等,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同时也增加在“表现与创造”这一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发出自主支持行为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