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会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问题,能启发幼儿对美好世界的幻想,有趣的故事会增加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现实生活。幼儿园故事教学是围绕文学作品展开的活动,故事教学由于其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故事教学,使幼儿可以轻松愉快的感悟到很多道理,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身心发展,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与道德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今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很多常见的问题:幼儿园故事教学模式单一化,故事教学环境创设不足,教师对故事教学准备工作不充分等方面不足。以下是我对关于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几点思考建议: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故事教学
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故事教学;教师是在进行故事教学时,要善于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幼儿实际对生活经验的理解程度进行故事教学,利于幼儿对故事教学的理解与接受。因此,故事教学活动的进行也应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实际的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能有效使幼儿了解并运用词汇,从而达到促进幼儿与发展的目标,教师要注意在故事教学时,如果发现故事内容中的用词对幼儿来说较难理解,那教师就应该对故事中的难懂的词语进行口语化讲述,使幼儿运用已有的口语生活经验能够轻松的理解故事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在故事教学时根据故事内容及幼儿的理解程度,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理恰当的进行故事教学。
多种游戏式教学;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适度的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添加游戏环节会增强故事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对故事教学更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添加各种各样的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故事教学,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故事教学中主动参与故事教学,增强故事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在游戏的故事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与故事的合作教学中更加喜欢学习。如教师可设置竞技类闯关游戏,但要注意竞技类闯关游戏中的游戏方式,必须适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游戏环节逐次提高。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竞技闯关,鼓励幼儿勇敢主动地参与故事游戏活动,使游戏与故事内容相融合,使幼儿很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也便于教师对故事目标的制定。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注意音画同构;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故事内容化静为动,为幼儿营造全方位的故事情境,刺激幼儿的感官知觉。何克抗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认为多媒体技术“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故事教学时,应该注意音画同构,即创设故事情节特定的音乐与特定的故事画面进行故事教学,再由教师引导幼儿进入这种音画同构形成的故事情境中,此时,教师根据故事内容结合多媒体技术带领幼儿展开想象,理解画面,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二、丰富故事教学资源,增强故事教学环境创设性
合理运用家庭资源进行故事教学;幼儿园要进行有效对故事教学,应该合理运用家庭资源,家庭应该支持幼儿园的故事教学活动。幼儿在家时,家长应该多给幼儿将故事听,培养幼儿认真听故事的好习惯并配合幼儿园教学活动。比如我们在幼儿园举行家园故事教学活动“听妈妈说童话”,妈妈们为了讲出精彩的童话故事,查阅各种^^文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有趣的绘本故事——《爱我你就抱抱我》,运用PPT的形式以夸张的语言和表情通过游戏的方式讲故事,妈妈们讲得很认真,孩子们听得很专注,积极踊跃的配合妈妈讲故事。通过家庭讲故事来增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也培养了幼儿的发展能力。类似于这样的家园互动小故事,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生活。家庭方面应加强与幼儿园的配合,在家庭中,多给幼儿进行讲故事、说故事、表演故事等,使幼儿置身于丰富的教学环境中,更加完善故事教学。
教师充分准备教具,创设有效的故事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故事内容的背景,准备有关故事人物丰富多彩的教具等,给幼儿创造适宜的故事学习环境。“有情景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与记忆词汇。比如,教师在讲故事《小熊的生日》时,教师首先可以做许多小动物的头饰,再简单的做一个生日蛋糕,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可以给幼儿带上不同小动物的头饰,给幼儿放生日歌曲,并带领幼儿一起唱生日歌,增强故事教学的情境性,使幼儿将故事的情节内容与自己的平时过生日时的场景结合起来,使幼儿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切身体验故事情节,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在讲故事时再加上有一定的表演性,比如说模仿不同的眼神、语气、动作等表情,使人物特征突出,增强故事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故事教学情境,便于幼儿的理解和学习。
三、教师提前做好故事教学准备
科学制定故事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故事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根据幼儿具体的接受理解能力,结合具体的故事教学内容,要以儿童的真实反应和实际接受情况作为教学依据,不能以自己的看法及想法,随意制定故事教学目标,也不能偏向某以具体领域的发展,故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幼儿为主体,有计划地、多方面地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理解幼儿对故事的想法,科学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故事教学目标。
合理选取并安排故事教学内容;选择故事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合理选取并要考虑到故事内容的趣味性与愉悦性还要合理选取故事内容,在讲故事之前要做好准备,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合适的节日、教学日,有时也可以利用当天发生的故事,首先自己要熟悉故事内容,同时确定讲述故事的方式,根据故事内容配以合适的教具、道具,要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故事内容加以适当的处理,将故事内容用口语化的方式讲述,易于幼儿理解故事的整体内容。
教师在安排故事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当时的风土人情来设计故事教学。如故事《快乐的儿童节》可以安排在六一儿童节时,让幼儿在节日的气氛中深刻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合理的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安排,可以使教学目标达到有效的效果,进行故事教学安排时,必须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合理选取并安排故事教学内容,进行故事教学。
四、提高故事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策略
设置开放式的提问;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对幼儿提问时,应将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几个人物?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几件事?他们在干什么啊?你们在哪里呢?等等诸如这类问题向年龄较小的幼儿提问,他们的思维能力较低,经过简单的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容易建立自信心,然后,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追问,引导幼儿进一步展开想象,思考问题。而将比较难,不易于幼儿理解的问题,鼓励幼儿层层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故事内容。而且在故事教学提问时,多向幼儿提问开放式的问题,教师通过设置开放的提问,使幼儿通过主动思考故事内容,自由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故事讲述技巧性策略;教师讲故事时,在恰当的位置,配以合适的肢体动作,如加上肢体动作等与幼儿进行表演故事,从而强化故事的生动形象性,可以增强幼儿的课堂积极性,并且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便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能力得以加强。最后,教师要注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方式。
提高教师故事教学理解性;大多数教师在选择故事时重视于选择知识方面的故事内容,对故事自身的愉悦性重视度不够,使儿不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面性。“教师应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理念,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从而学会站在幼儿的视角看待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一定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全面考虑故事所表达的意义与道理,再对故事进行适当的加工,最终传授给适合幼儿发展的故事教学。教师应加强自身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性,发掘故事的有用价值,切身的为幼儿发展进行故事教学,而且,教师应以幼儿的看法及理解能力考虑故事中的问题,并用幼儿的理解方法思考故事的情节发展,因此,应提高教师故事教学的理解性,更好的进行故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