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建设工程里意义非凡,在老师课程的进行和保障儿童主动进步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在材料的选择和提供,与课程的相互融合,幼儿的参与性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对物质环境创设状况的建议有许多,我们不仅要找出原因,还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供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加深对物质环境创设概念的理解
为了适应现实的需求,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幼儿老师应该积极完善自己,增加自身的理论经验,尽快达到物质环境创设观念的转变,并坚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善于学习、吸收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取长补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要想使教师对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看法有所改进,我认为首先要清晰只注重物质环境美观性的危害。教师在进行物质环境创设时,要时刻把物质环境创设的教育性原则放在第一位,明确将物质环境创设只当作装饰和点缀的想法是对它的错误认识。它使儿童与物质环境变得陌生,不利于儿童与物质环境间进行互动。如物质环境只引起儿童的是视觉刺激,无法激发儿童其他其他器官的反应,就会导致物质环境创设的相对利用性不高,物质环境的智育功能不易体现。
其次,满足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直观可感性、教育性、主体性、安全性和评估更新原则是物质环境创设的五大原则。在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可以将其他优秀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当作参照,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应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设计,致力于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环境。
最后,多多参观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创设。对于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没有地方特色的问题,多走访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幼儿园,对他们进行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可以汲取很多有用经验,少走弯路。
二、提高物质环境创设能力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物质环境与课程实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直接环境。创设物质环境,老师要时刻注意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与物质环境相融合,不能只关注环境本身,而要以全面系统的眼光来统领全局,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由于教师在物质环境创设中缺乏将物质环境与课程相融合的意识,导致创设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不仅与课程没有相关性,而且环境创设中投放的材料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物质环境内容的组织和展现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不能突出一定的教育功能。
1.学习物质环境创设的专业知识
教师应该多渠道去了解和学习有关物质环境创设的相关知识,在考虑各个年龄幼儿的差异上选择与儿童成长相应的材料,有效促进儿童的各项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只有掌握了物质环境创设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的工作环节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检验真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理论,为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理论体系增光添彩。
2.在物质环境创设中加强对材料全面性的认识
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于大自然中的每个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物质环境创设中应该融入大自然中的非人工材料,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间接地给他们普及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老师应该在创设中深刻体会材料的不同对儿童各种能力所产生的作用,在实践中注意材料的多样性的利用,综合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和大自然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给幼儿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
3.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了解儿童的状况作为老师必须的工作,只有知道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才能用相应的方法去教育,使各个儿童都能健康成长。明确儿童的不同层次才能给儿童投放合理的教育物品,在提供时才可能避免随意性,给儿童稍高于其原有层次的东西,让幼儿在自动自主与物质材料的互动下逐步提高其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意识。
三、建立与课程互动的幼儿园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和课程内容关系密切。课程促进物质环境意为上课在一些确定的场合中进行,所以这种环境的作用很大,还有物质环境的适宜性也对上课进行有些影响;物质环境创造了上课则是指儿童和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展了课程,因此创设一个与课程互动的物质环境也很重要。
1.环境应该联系课程目标和内容
老师应尽力将物质环境创设的每个细节与课程相结合,在对课程主题和目标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创设出合理的物质环境。不同的上课内容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材料时添加,不需要时减免也很重要,老师要循序渐进地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用具。另外,还要依据课程内容的变化对物质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满足课程的需要。
2.物质环境促成课程的发生
瑞吉欧理论重视课程的创生,它包括在幼儿与物质环境的相互影响中产生,这样的内容和儿童原有知识融合,适宜儿童的发展,填补了儿童的思想空白。假如儿童对物质环境的一些事物有探索的欲望,老师便正好参与进去,和儿童共同交谈,积极鼓励儿童学习,还能利用一些实物开展新的上课计划。
四、重视物质环境创设对儿童主体性建立的作用
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各种能力应该始终成为教育的归宿,对儿童的提高关键在于儿童主体性的树立。因此,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要重视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保证幼儿的未来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积极参与物质环境布置,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都能提高幼儿的主体性。但是,当前儿童无论是在物质环境中还是与环境的互动上,都未能体现出他的主体性。社会方面传统价值观的不利因素是引起儿童在物质环境创设中没有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方面。在社会传统价值观念中,教师一直是掌控者,主导者,幼儿只是服从者,支配者,并没有任何独立的地位,这就极大可能会引起幼儿在物质环境创设中主体性的缺失。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既要注意到这点,又要实施一定的办法去树立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儿童主体地位的方法有很多,但在物质环境创设的进程里提高需要明确的是:首先,要重视儿童的参加对其主人翁地位建立的必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须积极引导幼儿进行物质环境的参与和操作,在行动的过程中使幼儿逐步建立主人意识。所以,老师需要敦促儿童多参加班里的物质建设,并和儿童一起决定物质环境创设的内容及选择的用具,在过程里提高幼儿各项能力,最终建立儿童主体性。其次,支持儿童和物质环境的交流。创设工作完成后,老师可以为儿童提供和环境交流的机会,引导儿童独立进行探索、提出疑难,找到答案,逐渐引导儿童自主自强,并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促进儿童与物质环境的良好沟通,在与物质环境对话中树立幼儿的主体概念。
五、结束语
物质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工作里不可忽视,它不仅影响老师的课程实施,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