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科学观察获得结果时,当他们探究玩具找到方法时,当孩子们发现大自然的奥妙时,他们脸上抑制不住的喜悦和开心,无不令人动容。
科学,似乎像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词,大到宇宙万物,小到微小生物,世间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科学也蕴含着科学。科学区作为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活动空间,有着其特殊和重要的意义。怎么创设科学区、如何开展科学区活动、材料如何投放等问题都值得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和研究者们进行探讨。以下是我对关于长沙市三所省级示范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及使用的几点看法:
一、设立专门的科学探究室
建立专门活动室制度;在专门的科学活动室中添置材料由科学活动室的专管教师进行管理,幼儿园每学期拨给专管教师笔专用经费,由专管教师管理,由专管教师对活动室材料进行添置和管理。小的修整和补充由专管教师负责,大件的维修与报修则通过儿园解决。专管教师对材料管理得当、维修率较低的话,可以相应的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奖励。专门的科学活动室内的材料,作为全园的共同财产,可以对园内各位教职员工进行出借。由专管老师负责审核,教师在借用后,需要填写出借记录,使用后在2个礼拜内及时归还,由专管老师进行检查。如果出现损坏,按照原价进行赔偿。
轮换使用提高使用率;专用活动室的创建是面向幼儿园中的全体儿童,每个年龄层次的儿童都可以在专用活动室中找到自已活动的空间与材料,体验活动的乐趣。因此在活动时间安排上可充分使用中、大班儿童作息上的时间差,采用轮换进入活动室的方法,增加了活动室的使用率。
每周一个上午可设为混龄混班活动时间,科学活动室对所有儿童开放。但儿童必须提前2-3天通过本班教师进行预约。一般来说,活动室每班进入5名儿童(如幼儿园内有6个班级,每班进入科学活动室5名儿童,则当天科学活动室共有30名混班混龄的儿童共同活动),当天活动由工作室教师与当班教师共同负责。
在园内经济条件、有剩余空间的情况下,单独设立专门的科学探究室,除了能让园内中大班幼儿都有机会使用材料以外,有的科学操作工具投放在专门的科学探究室有利于循环使用,减少浪费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还给幼儿提供了更多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做科学实验的机会。
二、科学区设置规范化
活动区之间进行隔断;科学活动区的位置和摆放是否合理,是否美观,都是教师进行科学区设置时需要考虑的,幼儿的年龄较小,如果活动区之间没有隔开,幼儿容易走错区域或者将区域的材料弄混淆,所以把活动区之间进行隔断,直观的设置是让幼儿更易接受的方式。B园在活动区设置中,就使用柜子隔断的方式,将区域之间进行隔断。
这样子将活动区隔开,能够防止幼儿将区域弄混淆,也有利于幼儿在活动结束后对材料的收整和归位。活动区之间有了明显的界限,也有利于幼儿了解各区域情况,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区域。
对区域进行介绍;对材料的介绍和使用是必不可少,也是十分重要的。使用照片或者动漫形式,直观的将各区域的特点以及入区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了解每个区域,更好的选取自己喜爱的区域。教师对科学区详细有趣的介绍,能让幼儿更全面的、直观的了解到科学区有什么,科学区怎么玩。
标记材料位置;选择材料和整理材料都是幼儿使用材料时,重要的两方面,给科学区每个材料所摆放的位置上,在观察中发现有用图片的形式做标记的,还有用活动名做标记的,这都是标记材料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材料的位置。将图片和名字相结合的放大进行标记,并在区域开始之前就告诉他们材料的位置,以及使用材料的规则,在活动后引导幼儿进行整理,将材料收整进材料盘。
三、家园合作的科学区创设
家庭成员在教学中的角色是独一无二且十分重要的,他们是唯一有机会持续影响和引导幼儿认知发展的人,幼儿最初对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认识都源于最基本的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园共同协作,不仅让家长更好地懂得幼儿,跟幼儿之间的互动加多,也有利于激发家长对科学的兴趣。当幼儿在家中提出科学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也能给予积极的回应。
美国全国科学协会(1994)也认为科学教育需要父母的参与,应优先鼓励父母引导儿童观察随处可见的科学现象,一起开展科学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建立良好的教学伙伴关系,可以吸引家长对班级的需求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科学地进行材料投放
投放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够时常接触到的材料,或者是幼儿喜爱的动漫卡通人物相关的玩具材料,更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亲切感和熟悉感,为他们进行探索提供了经验背景,有助于幼儿更好的在活动中建构新的经验,比如例如“浮沉”的现象,幼儿从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和塑料瓶中,发现了物体的浮沉,根据之前积累的已有经验,然后幼儿又将常用的材料等进行实验,继续进行探究,进而发现了更多材料的浮沉现象。
认识材料本身的特点,认识它们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进行有效投放的第一步。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影响材料投放的关键因素。同样投放方式和材料,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作用差别很大。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往往是通过操作材料来进行的,但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情况有区别,例如,在大班投放磁悬浮模型材料,操作发现,磁悬浮材料操作很难,将一个小洞对准磁块的一部分,成年人操作很多次都不能完成,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这个材料难度较大。所以明确各年龄阶段对于投放方式的不同反应,有利于教师对于投放方式的选择,也有利于教师聚焦更需要关注的材料,使用有限时间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挑战性决定了科学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决定了儿童对科学区材料的使用兴趣,也决定了教师投放材料的实际效用。材料结构化的程度对不同年龄幼儿所提供的挑战性也不同,低结构材料对大班幼儿的想象性、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具有挑战性:练习性的高结构材料适合小班幼儿,却不适合大班幼儿,带有规则性、竞赛性的高结构材料对大班具有挑战性,却不适合小班幼儿。针对大班的幼儿,可以在保障幼儿安全以及材料安全的情况下,投放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科学材料,不仅有利于幼儿进行探究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尝试不同的实验材料。
五、合理搭配其他活动区材料
在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中,什么叫做丰富,什么叫做缺乏?对于材料的丰富和缺乏,除了要考察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外,儿童是否有效使用材料也是需要考虑的地方。首先,环境中材料的丰富或者缺乏对幼儿发展具有影响。当材料对儿童来说是丰富的时候,幼儿使用材料的兴趣也增多。而当材料对儿童来说是缺乏的时候,幼儿就容易觉得材料没意思,不想玩材料或者跟其他幼儿争抢材料的情况等。这点在不同年龄的小中大个班级的使用材料观察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材料丰富,儿童容易有更多地创造性玩法,而材料缺乏,儿童的创造性玩法就出现现下降的趋势。
在科学区活动中,有十分特殊的材料,那就是大自然,光、水等,都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科学材料”。而幼儿从出生就具有反射、情绪和感觉的能力,这些能力相互结合初见成为信息收集的资源。当幼儿看、触碰感知物体的后,就可以迅速联结成一些识别和操作不同材料的特定方式。
不同类型的材料相互搭配,可以使儿童的行为发生改变,正如观察中所显示的,如上文提到的制作“水晶橡皮泥”,这对于大班儿童来,科学操作材料和美工区的颜料材料搭配,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是更具有挑战性和美感的。这样跨活动区的搭配,不需要教师额外制作材料,节约大量的时间,效果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