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方式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是根据自己眼前看到的和听到的来解决问题。绘本作为一种新兴的儿童文学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其中的图画连贯,色彩明亮,语言简洁明了,好容易的引起幼儿的兴趣。即使没有文字,只根据图画也能够组织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学前期的幼儿识字不多,但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因此刚好符合他们以图为主的心理需要。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幼儿从图中读出故事的同时,带领幼儿欣赏图画,对其审美能力、认知能力、想象力、感情的发展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首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入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并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绘本作为一种兼具文学性与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在欧美地区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沿海地区也兴起了“绘本热”,内陆地区也开始学习和组织绘本阅读教学。对绘本、绘本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绘本阅读教学的价值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水平。
一、加强对绘本阅读教学的认识
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喜欢绘本的,但他们对绘本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只是简单的知道什么是绘本。具体表现为对图文关系以及比例、绘本和其他图画书的区别。绘本中主要部分是图画,光看图画就可以概述整个故事情节,而文字是起辅助作用的,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加深对绘本的理解,绘本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在我国又叫做图画书,与简单的带有插图的书是有区别的。有教师认为绘本的图画和文字是分离的,是对绘本的不正确认识,图画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只看图可能忽略文字传递的某种信息,只看文字可能遗漏图中隐藏的线索。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明白绘本的图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绘本。
理解绘本阅读教学的内涵,绘本阅读是幼儿在精美的图画和简练的文字的基础上,和教师的共同教学活动中接受信息,再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理解绘本,说出自己的观点、认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绘本阅读教学主要是浅显易懂的故事来阐述关于情感认知、生命哲理等幼儿平时难以理解的道理。教师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引起幼儿兴趣的同时,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如在《我爸爸》中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的形式将爸爸在孩子心中伟大且无所不能的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绘本中的爸爸穿着睡衣看起来亲切和蔼,可是他又能做那么多“不平凡”的事,体现出孩子对爸爸的爱,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爸爸虽然不能时时陪伴他,可对他们的爱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二、加强对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视
采用绘本阅读教学的方式是近十年才开始兴起的,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的开展。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中可能遇到许多的疑惑,因此,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很重要。幼儿园组织园本教研,与其他教师交流,增加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幼儿园要尽可能多的在班级投放绘本材料,供幼儿和教师阅读,这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资金投入,可以与当地政府沟通,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制定地方政策法规知道绘本阅读教学,能使更有效的开展绘本阅读教学。
三、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
在选择绘本时以随意选择和文字运用的非常精彩为标准的教师占到了一半,教师没有做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进入小学后竞争也越来越大,更多的家长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得儿园小学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教师就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绘本让幼儿懂得某些道理,注重教知识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本故事内容的趣味性,也不管他们是否能够听懂,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使幼儿感到厌烦,对绘本的兴趣大大下降。
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随着绘本在我国的发展,绘本被家长和老师当作早期阅读的材料,关于如何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绘本也成为一大困难。近几年绘本在我国飞速发展,绘本书籍也是参差不齐,选择合适的绘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自己的积累了。例如《我爸爸》、《我妈妈》的主题是关于亲情的,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第四只狐狸》讲述了一只老鼠为了让狐狸相信自己是他们的同类一层一层的说理,最终逃过一劫,适合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另外,幼儿园小中大班的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挑选绘本是也要仔细。
注重绘本的趣味性。绘本具有文学和美学价值,在文字和图画上具有趣味性。在教师的眼中,很多绘本都很优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不被幼儿接受,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趣味性的文字和图画。教师选择绘本时可以挑选相对自由、开放的绘本,除了向幼儿传递知识,还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绘本《两个好朋友》讲述了一只大象和一只老鼠成为了好朋友,好朋友之间也有闹矛盾的时候,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在幼儿平常听到的故事中是老鼠钻入大象的鼻子,给幼儿更多的想象机会,同时教会他们学会接纳。
贴近幼儿的生活。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必须建立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之上,经验是个体的现实生活”。3-6岁的幼儿的思考带有自我中心性,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围绕幼儿的现实生活,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更容易接受。
丰富教学过程与方法
众所周知学前期的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教师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同时,要尽可能的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而该地区的教师在教学大多选择游戏法和表演法,而在活动结束时,选择复数故事情节和总结主题,前者通过做游戏和表演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师友之间的互动频繁;而后者大多都是教师在说、儿在听,很难引起幼儿积极互动。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时,过于注重文字,没有发挥图画的作用。首先教师导入的时候,要简洁和有趣味性,如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如手偶、图片、头饰等多种方式,通过做游戏在引起幼儿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绘本的主题。在对幼儿提问问题时采用猜想式和开放式的提问方法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教学方法上多种方法相结合,这样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绘本阅读教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教师对绘本及绘本阅读教学的认识上存在许多问题,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发挥出绘本的价值。
在《纲要》当中提到要带领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其中语言简洁、幽默诙谐,图画精美,色彩明亮,具有美学和文学价值,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运用到幼儿的早期阅读中。在我国绘本阅读教学也很常见,但起步晚在每个地区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提高绘本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