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幼儿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语言,也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纵观当下的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基于人数多、班额大、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方面的现实情况,难以实现对幼儿“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引导。近年来,区域活动课程组织形式的兴起,让研究者们发现了其对幼儿的发展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幼儿主动性、个性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也为落实我国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对于追求艺术独创性的美术活动来说,以区域的形式开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以下是我对关于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教师支持的几点看法:
一、形成对美工区活动的正确认识
意识指导着行为,教师对于美工区活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研究者认为,教师要形成对美工区活动的正确认识,应该准确定位美工区活动,明确自身的角色,更要注重“以幼儿为中心”。
首先,教师应该准确定位美工区活动。美工区活动不只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活动在实施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互为补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明确美工区活动自主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点来对美工区的物质环境予以支持;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发挥支架作用,给予幼儿有效地支持;在活动结束前,引导幼儿总结评价,获得经验。
其次,教师要明确自身角色,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游戏伙伴,是活动环境的创造者。的确,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更要以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来参与活动,带领幼儿更好地感受美、欣赏美,进一步创造美。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需要教师去调节。
最后,教师要落实“以幼儿为中心”的思想,幼儿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师在开展美工区活动过程中不能从自身的便捷性出发去创设环境或是开展活动,而应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幼儿去获得关于美术的审美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勇于创作。
教师应该从两方面来提高对美工区活动的支持能力:一是提高对美工区活动规划与设计的能力,二是提高对美工区活动指导与实施的能力:
教师对美工区活动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包括对活动空间及活动材料的规划设计。就活动空间的规划而言,教师需秉承“自然而流畅”及“立体与生活”的原则出发,在考虑幼儿发展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来进行合理设计。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美工区设置在靠近水源、光线良好的地方,并为材料的摆放及作品的展示留出空间。美工区内的空间要尽可能开放宽敞,幼儿活动的场地与材料摆放的场地要留有通道,以便幼儿自行取放。教师在对美工区墙面环境进行创设时,一定要凸显美工区的艺术性,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且环境创设的内容注重以幼儿为主体。
从活动材料的设计来看,美工区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更多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因此活动材料对于幼儿而言,是他们探索、表达艺术的中介;对于教师而言,投放的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通过调整活动材料,教师能够实现对幼儿的隐性指导。华爱华教授曾提出活动区的材料有开放性和和封闭性之分,对材料进行开放式投放,将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控制材料;而对材料进行封闭式投放,将诱导幼儿个别化的作业活动,材料控制幼儿。美工区作为表现性活动区的一种,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地表达创作,因此,教师在准备材料时,一方面应该优先考虑开放性和低结构化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探索材料,挖掘出材料的多种操作方式;另一方面应该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及自然性,关照不同儿童个体美术探索的需求,引导幼儿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的美术素养是影响其能否给予幼儿有效支持的关键因素,教师若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则能给予幼儿进行创造性表现的支持;若教师自身美术素养不高,则很难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甚至会将幼儿限定在方法规则的“条条框框”中。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二、对幼儿园管理者的建议
首先,可以成立区域活动研究小组。目前,幼儿园内并未举办过专门的区域活动的教研,研究者认为可以将不同的区域活动融合到相应的领域教研组中,如美工区活动教研与艺术组教研活动共同展开。通过集体教研学习,教师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在交流中能够相互提出改进建议。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个体间的思想碰撞出火花时,也能促进美工区活动的发展。
其次,管理者应该允许和鼓励教师在美工区活动中的创新,既允许教师在保证活动计划正常实施的情况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灵活地执行;同时又允许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灵活调整区域活动的时间,如可以适当调换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时间顺序,也可以将幼儿分组对调进行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
最后,管理者要拓宽教师的学习渠道,所谓“术业有专攻”,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美工区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念的学习和培训,前往区域活动以及美术活动开展较好的幼儿园观察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来扩宽教师视野,从而提高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
区域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进行活动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对区域内所有孩子的活动情况有所了解,这就需要借助于观察,只有在了解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状况和兴趣点后,才能对幼儿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与支持。不同年龄班联合开区,安排固定教师在美工区中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或是将园内的创意美术活动室利用起来,给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和探索环境。
三、对家长的建议
幼儿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人物,两者需共同协作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经过专门的学习,已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因此家长要相信教师的专业判断,耐心听取教师所说的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并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在家的表现。对于教师安排的任务,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在能够承担的范围内家长都应该全力帮助,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协助家园共育。
除了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外,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一方面,对于艺术,家长要端正自己的观点,防止过于功利化教育思想而将孩子置于“应试教育”的框架内,不能因为升学不考艺术,从小就不让孩子去接触艺术,艺术的作用远比家长想的大,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在空余时间,家长应该带领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更好地去感受欣赏生活中的美,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眼中的美景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养护者,家长也要为幼儿营造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不过分溺爱幼儿,也不压制幼儿,让幼儿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生长在良好家庭氛围中的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面对教师的支持时,其回应也会积极许多,而不是忽视教师或一味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