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儿童赖以生活、发展的重要机构,其环境是儿童赖以生活、成长的基础,具有“育人”的特点。幼儿园的走廊是指依附于幼儿园建筑的存在,是依附于幼儿园建筑主体而存在的一种线性中介空间。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曲折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对自身各个方面多多方考量,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对幼儿园周围社区,家庭广泛调查,借鉴优质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也要吸取其他幼儿园失败的教训,要不断吸取多方的先进的学前教育的研究结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幼儿生长规律对自身文化建设进行有效规划。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重视对走廊中教育功能的认识
幼儿园要根据本园教职工职业素养的水平之高低来规划文化建设的方向。园所管理层面要对教师进行文化建设的培训,充分调动教师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潜能。
作为园所的管理层,在园所走廊文化建设之前,要对自身各个方面多多方考量,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园所所处的地域地区是园所文化建设的主要土壤,本地区的人文风俗极大地影响着教师与幼儿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一所幼儿园的文化建设首先要汲取本地区的文化优势,扎根地域风俗,这样才能让一般性、普惠性幼儿园文化建设有所附着。再者,根据幼儿园本身的建筑风格、规划面积去创建幼儿园环境文化,才能使幼儿园硬性的条件的作用变得灵活起来。借鉴优质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也要吸取其他幼儿园失败的教训,要不断吸取多方的先进的学前教育的研究结果,来充实自身的不足。在进行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时,不能只看一家幼儿园的成果,要多借鉴。借鉴时,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还要顾及园所自身的条件。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失败的经验,也要从中吸取经验,这样可以避免自身发生同样的错误。在走廊文化的建设依附的是园所的文化建设,只有园所清楚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走廊文化才能凸显出它的价值。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前提是完善幼儿教师的职前,提高对幼教这个行业的认识,只有深刻认识学前教育这个行业,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第二点,在幼儿教师在职教育中,多为教师创造机会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深对幼儿园走廊文化的认识,只有对幼儿园走廊文化的认识足够到位,才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好走廊文化的教育功能;第三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这个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主导者,只有发挥充分主观能动性,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明显提升;第四点,无论是提高教师素养,还是加深对走廊文化的认识,这些都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这需要教师主动在工作上凡事都以幼儿为中心,认识幼儿特征,了解幼儿成长规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透析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时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才能更加深入的认识走廊文化,更好的利用其教育功能。
二、加强对幼儿园走廊文化建设的人安全性,实用性
1、在安全方面,处理要到位
园所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就是因为某些被忽略的细节没有处理好,加之幼儿天性是好奇好动的。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教师只能把那些有隐患的环创饰品取掉。其实,这样大可不必。在走廊内,有园所会在走廊里安置玩具,幼儿为了玩耍,会聚拥在走廊里,造成拥堵,如果让把玩具整合地有规律,有方向感,那么孩子们在玩玩具时会不由自主的跟着玩具的走向移动自己的位置,那么这样一来,幼儿为争夺玩具而拥挤的几率会减少,危险也就降低了。例如,在长乐三幼实习时,笔者所在班里幼儿调皮的较多,通过走廊时总是乱跑,有几个幼儿总是跑前跑后,让整个队伍毫无秩序。在实习的最后几天里,幼儿园教师在楼梯上贴上了一串卡通脚印。当教师领着幼儿外出时,一些好动的幼儿看到脚印就被吸引过去,恨不得每只脚都踩到脚印上去,这样一来,孩子们按着脚印向前行走,这条队伍又变得有秩序整齐起来。只是贴了一串脚印,就能让走廊秩序变好,让幼儿的秩序感从潜移默化之处就得到了培养。
2、在实用性方面,让走廊文化贯穿教育活动内外
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或是手工作品的处理会比较费心。有些优质的幼儿园会把这些图片或是孩子们的作品保存起来,放进幼儿的成长记录袋里,等到他们度过几年幼儿园时光后,再还给他们。这样做,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份成长的惊喜。但在一般园所内,制作成长记录袋还是比较废人心力的事。
归功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一般幼儿园完全可以不用做成长记录袋,可以把每个孩子的作品拍成照片,给每个幼儿都建一个文件夹,由幼儿园统一管理,只需把作品的照片存储到文件夹就可以了,不需要修改和装饰,等到幼儿完成幼儿园任务时,在发给他们的父母。这样子还是比较省力的。而且一些比较有特点的照片可以为课程活动服务,可以做成课件素材在活动中实用。这个办法不只是适用于美工,也适用于幼儿在园所内参加的一些活动摄影。在幼儿园招生时,征得幼儿家长同意后,可将这些作品、剪影、照片做成册子用于宣传,这对于幼儿园文化建设促进,效果将是翻倍的,因为这些作品是实打实的幼儿创作,用不着临时抱佛脚去让教师加班加点的模仿幼儿去补充这些东西。
三、开放园所走廊环境的建设,更好促进幼儿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在走廊建设中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既充实了幼儿园教学内容,也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的目的论中,强调了幼儿在自然,社会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在长乐三幼,其走廊一面护栏下围是玻璃的,教师便带领幼儿用记号笔和颜料在玻璃上涂涂画画,原本透明的玻璃,布满有趣可爱的儿童画,阳光透过玻璃折射出的各种颜色的光让整个走廊环境也变得生动起来。
不只是让幼儿充分参与到走廊文化建设上来,家长也可以。上班驾驶机动车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可能是专业的司机或是交警,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让走廊文化建设更加实用,更加贴近生活。从笔者从文献中了解到,许多幼儿园都把走廊布置成马路的样子,在走廊地面画上斑马线、黄白线、以及减速标志,在走廊交汇处悬教师制作的挂红绿灯,这样一来不仅让儿童认识了马路,了解了在马路上行驶的基本规则,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这样的走廊,使得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来,这样一来,不止让走廊的环境文化得到丰富,也容纳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