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不断专业化的发展,学前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学前教育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园音乐式主题课程注重音乐主题的选择、内容的整合和以多样的形式来表达主题。在培养幼儿对音乐表达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幼儿音乐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以下是我对于幼儿园音乐式主题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确定有趣味、全面的幼儿园音乐式主题课程目标
幼儿园音乐式主题课程目标的确立要体现兴趣性,主题课程目标的确立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全面性,目标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不仅以全体幼儿作为主体,同时考虑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在保证全体幼儿音乐能力提高的同时兼顾个别幼儿。
教师在选择音乐素材时,考虑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选择音乐素材的难易程度不仅符合幼儿的音乐能力,要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幼儿的音乐情感体验。小班应选择歌词易记、带有象声词、具有童趣的歌曲,如《小蜜蜂》、《我爱我的幼儿园》、《小星星》、《粉刷匠》等。
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音乐需求会产生明显的差异。作为引导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师,应该了解促使幼儿需求变化的内在规律。要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展开教学活动,需要分析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音乐需求的心理变化。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的工作以及幼儿自身对音乐的感兴趣程度会影响幼儿对音乐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幼儿的音乐心理发展有全面的认识。
二、丰富音乐式主题课程教学资源
选择适合的音乐素材;确定好主题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素材同样重要。一是,选择一些优质的、经典的,甚至可以影响幼儿终生的音乐素材。从多方面多纬度选取音乐素材;为了让幼儿体验更丰富的音乐元素,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幼儿所熟悉的日常事物、自然和社区中的音乐元素。进入近代以来,各个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再泾渭分明,各学科领域之间理论、方法开始相互借鉴。同样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从音乐领域中选取合适的音乐素材,还可以从社会、科学、自然等相关联领域中选取素材。如此以来不仅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提高教师选取素材的鉴别能力和经验。促进师幼共同进步,使音乐教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天地。
开发园本特色课程;园内组织教学小组进行课程开发设计,与园内教学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师,一起考察当地独有的文化传统。了解各种艺术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状况,找出当地文化可借鉴之处。分析当地文化对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作用,选取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作为音乐素材,将当地文化的精华吸收进园本特色音乐主题课程中。教学小组在特色课程开发时不仅要关注当地文化特色,还要根据新时代教育体系,设计出符合幼儿实际音乐能力的课程,提升课程的内在情感价值。
幼儿园音乐教研小组转化为学习型组织。一是,教学小组内组织学习优秀的音乐式主题课程教案。了解优秀教案的设计思路,总结优秀教案的长处,分析其为什么会对幼儿的音乐学习产生帮助。反思自己的教案找出不足之处,并将优秀教案中的优点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二是,组织教学小组内教师互相听课,在课后小组分析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和实践中的优缺点。总结教学经验共同修改教案,在教学小组的努力下共同完善园内具有特色的音乐式主题课程。
三、音乐式主题教学实践的改进
丰富音乐式主题课程教学形式;作为幼儿教师,应在课程教学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为每位幼儿插上音乐的翅膀,使其在音乐思维海洋里自由的翱翔。关于丰富幼儿园音乐式主题课程教学形式我有如下建议:
采取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结合选取音乐素材特点,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采取将幼儿歌曲编成故事的教学方法。教师选取具有一定故事特色的音乐素材,帮助幼儿体会歌曲内容。如《拔萝卜》、《小老鼠上灯台》、《泼水歌》等。教师将音乐材料进行分析,将歌词以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以加深幼儿对歌曲的印象。
采取将游戏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将音乐素材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去体会音乐。要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就需要选取具有游戏性的音乐。
鼓励幼儿对音乐体验的自主表达;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的生活活动中,鼓励儿童自主表达音乐体验,给内向的幼儿给予多次机会。一刀切的规范表现形式,不利于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甚至导致幼儿在音乐方面表现呆板。为保证幼儿园音乐式主题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分析幼儿的心理需求,将幼儿对音乐的自主表达放在重要位置。
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才能体现其教学的魅力。处于直觉思维期的学龄前幼儿,对越生动、有趣的事物越容易激起情感共鸣,所以教师音乐素养的提高对音乐教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自身的音乐功底进行磨练,同时加强音乐专业性较高教师之间的沟通。沟通音乐教学经验,共同启发、提高,使教师的教学素养能处在音乐教育的前沿,
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可以采取学习小组、一对一帮扶、“听课”等教师培训形式。培养幼儿教师学习音乐教学活动的经验和音乐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可以让有丰富音乐教学经验的教师,去指导刚入园的新教师和欠缺音乐教学能力的教师。园内也可以开展教学比赛,设置一些关于音乐专业知识、钢琴演奏、以及舞蹈等音乐基本素养作为比赛项目,并设置一定奖励措施,在园内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四、建立全面的音乐式主题课程评价指标
进行全程性音乐式主题课程教学评价;音乐式主题课程教学评价,要反思课程达到了怎样的目标,教师与幼儿得到了怎样发展。通过评价,完善教学中的误区,以实现良性循环。全程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是以幼儿自身为参照的,评判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在教学前评价是教师根据幼儿实际的音乐学习水平,有针对性的选定幼儿园音乐式主题课程目标,提出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实际的情况来评价更具有说服力,分析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并随时做出评判。教师在课堂中评价时,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全程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看幼儿的音乐能力是否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以及评价音乐素材是否具有教育性和审美性。其次,评价是否满足幼儿的情感。在每一次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必须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音乐式主题课程评价应从多方面多维度考察;多方面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能切实反映幼儿真实水平的音乐能力。可以从幼儿自我评价、师生互评、教师自评的角度进行课程评价,完善评价机制。
幼儿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就是幼儿了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过程,明白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幼儿自我评价有助于克服幼儿表面、原始的思维,形成初步的自我认识。有利于形成幼儿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形成对自身的管理。
师生评价。师生评价一般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教师要做到根据事实评价、不能存有偏见。作为教师要重视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回答问题,不能以标准动作或者标准唱法去拘束幼儿。
教师自评。教师运用相关教育原理以及教学研究方法来对观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客观、公正的评价幼儿行为,探索幼儿内在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