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音乐家舒曼将音乐称为“一种最崇高的心灵语言”。幼儿园音乐教育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发展幼儿“心灵语言”的情境。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幼儿成长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幼儿听力、记忆力的发展,帮助幼儿陶冶情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此,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幼儿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有利于教师组织好音乐活动,促使幼儿高效地学习音乐。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加大对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投资,购买各种乐器、优化幼儿音乐活动环境;利用多媒体授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活动充分且巧妙体现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方面,使幼儿快速了解、轻松掌握并积极遵守音乐活动常规。以下是我对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常规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增强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灵活的导入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不同的教材等各方面的因素,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更应该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导课。在《小毛驴》的唱活动中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导课:用关于小毛驴谜语导入,给幼儿展示关于儿歌《小毛驴》中小毛驴的图片,教师带着道具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边唱边跳进行导入,丰富的练习方法;希腊哲学家在《国家篇》中曾说过“节奏与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深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
二、幼儿园加大对幼儿音乐活动的投资力度
多渠道培养教师的音乐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各类师范院校加大对幼儿音乐教师的培养,规范的培养途径,统一的培养方式,这是解决幼儿园师资匮乏的根本方法。在职后培训方面,针对幼儿园教师中许多教师毕业于非幼教专业的情况,对这些教师定期进行正规的音乐培训。
加强音乐活动的基础设备;丰富的乐器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音乐活动的基础设备有钢琴、音响、多媒体、简单打击乐器等。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语言启发幼儿,准确的范唱教幼儿,优美的钢琴声为幼儿伴奏。钢琴伴奏的表现力极强,能渲染、烘托气氛,使幼儿的注意集中。如在歌曲《春天来了》活动中,当幼儿兴趣缺失时,教师可以弹琴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前奏中用八度或刮奏模拟风声,用装饰音来模拟欢快的鸟叫声,使幼儿的脑海中有春天的画面。因此,幼儿园在乐器上加大投资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音乐活动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幼儿园中有语言、科学、健康等活动,我们把音乐活动加入生活情境中,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充满音乐的气息。比如说儿歌《刷牙歌》,你也刷,我也刷,小小牙刷手中拿,上下左右全刷遍,牙齿雪白笑哈哈。早也刷,晚也刷,小小牙刷功劳大,人人夸我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娃娃。《刷牙歌》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有利于幼儿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舞蹈《卓玛》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先用课件向幼儿介绍藏族的地理概况,藏族的风土人情,藏族的地方特产;优美的歌曲,欢快的舞蹈,骏马奔腾,漂亮的服装,吸引幼儿进入藏族风光的情境中。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高精度声音效果和逼真动人的动态画面,向幼儿传递大量的信息,有利于幼儿在短时间内接受。
四、将音乐活动融入生活
我们在培养幼儿音乐活动常规时也应该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情境,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建立常规,让幼儿音乐教育因回归到幼儿的真实生活中。
生活中音乐活动的渗透;入园。幼儿天性喜欢音乐,入园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前提,因此,在幼儿入园的时候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例如,《彩虹的约定》、《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劳动真光荣》等歌曲,不仅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入园环境氛围,还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高兴的与家人告别。
入厕;入厕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洗手过程的儿歌,避免幼儿在洗手过程的枯燥和提示幼儿怎样洗干净手,以及帮助幼儿熟记洗手过程,掌握正确洗手方式,也可以为入厕环节添加些趣味性。例如:《洗手》,先卷袖子再开水,手心手背湿一湿,关上龙头抹肥皂,搓出满手白泡泡,打开水龙冲一冲,再把小手擦干净,教师在幼儿洗手是播放《洗手》歌有利于幼儿认真洗手。
进餐、午睡;在进餐前短时间内幼儿不宜剧烈运动,教师可以教幼儿一些手指游戏或进餐的歌谣减少无聊的等待。在进餐环节中给幼儿播放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例如《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梦幻曲》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
幼儿园午睡环节是一个时间较长、最需要安静的环节。幼儿高质量的午睡有利于消除上午活动的疲劳,保障下午活动的精力旺盛。由于小床是紧挨着的,幼儿们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尽管教师不断强调“小眼睛请闭上,小嘴巴请闭上”,但效果不佳。教师可以在幼儿睡觉前播放一些轻缓的音乐,例如:《月光曲》、《催眠曲》、《舒伯特摇篮曲》等,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的入睡环境。
离园;离园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们都想快点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容易把自己东西忘在园内。教师可以在幼儿离园前播放《离园歌》,提醒幼儿拿好自己的东西,并让幼儿安静等待。在爸爸、妈妈来时播放《大手牵小手》、《快乐的农夫》、《沉思》等儿歌,伴随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结束。
学习中的音乐渗透;幼儿音乐活动与其它活动是融汇贯通、相互渗透的。它们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在语言活动中多用儿歌,手指游戏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氛围,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幼儿背诵古诗《春晓》、《咏鹅》、《小池》等时可以以儿歌的形式教幼儿,幼儿能快速记住古诗又能歌唱。使枯燥的背诵变的有趣,使幼儿快速的掌握知识,能增加幼儿学习的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在社会活动中教师可以用歌谣、儿歌的形式让幼儿遵守一些行为规则,利于幼儿的成长。例如儿歌《红绿灯》,交通灯,会说话--黄灯说:“注意啦!”;红灯说:“快停下!”;绿灯说:“请走吧!”